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病因部分与遗传有关,主要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胸闷、晕厥等。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病因部分与遗传有关,主要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胸闷、晕厥等。此类疾病预后极差,通常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会活动能力明显下降,通常胸闷气喘,并且随时有猝死的风险。
心脏彩色超声通常就能发现心肌显著增厚,严重肥厚的心肌可以阻塞心室腔血液流出的通路,导致心脑肾等脏器严重缺血的表现。
传统治疗方法
(1)开胸手术——切除心肌 开胸手术,切开心脏,将肥厚突出的心肌切除,消除梗阻,释放空间,恢复心功能,效果较明显,为目前治疗最有效的方法。缺点:开胸手术创伤大,而且花费大,大约5-10%发生传导阻滞心脏停搏,需要植入起搏器,即使国外最专业的中心有约1%的死亡率。
(2)微创手术—酒精化学消融 微创方法,使用酒精通过血管注射导致局部心肌坏死,使其“枯萎缩小”,但临床上,许多患者病变心肌往往没有精确匹配的血管;文献报告,大约10%的左右患者由于心脏电路受损,可能需要植入起搏器,而且通常不能进行二次手术。
新型治疗方法
(3)微创手术—导管消融射频消融
近年来,心血管内科采用微创方法,导管消融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使用本方法,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明显效果,具体原理为采用心腔内超声指引,在计算机导航下,三维描画定位肥厚突出的心肌,采用导管加热,消融损毁突出的心肌。
采用导管消融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目前国内外的大型中心报告资料显示:(1)大约60-70%的患者能在手术后立即获得明显效果,梗阻压力明显下降;(2)大约20-30%患者,在术后1-3月心肌方能逐渐萎缩坏死(急性期发生水肿);(3)大约10-20%的患者,无明显治疗效果。
缺点:大约10-20%的患者,导管消融效果不明显。
优点:(1)微创,只需要2个针眼;(2)花费低;(3)极少数患者需植入起搏器;(4)可以反复多次消融。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