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称为颅内“不定时炸弹”
患者女性51岁,
既往高血压病史十余年,
4小时前突发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
急诊至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经头部CT检查发现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情稍稳定后行头部CTA血管成像检查,
诊断为:左侧前交通动脉瘤。
神经外科罗忠平主任与团队讨论指出,瘤体大小5mm左右,生长方向平行于左侧ACA A1段,适合介入栓塞治疗,但瘤颈较宽,可能需要支架辅助。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顺利向动脉瘤腔内输入3个弹簧圈,成功致密栓塞瘤体,术后造影效果满意。
1、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称为颅内“不定时炸弹”,指的是颅内动脉血管壁的薄弱处,在血流和血压的作用下,向外异常膨出,样子有点像肿瘤,所以被称为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并非真正的肿瘤,但一旦破裂,则病情危重,比如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和意识障碍等,甚至死亡。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主要包括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
介入栓塞术则是经血管(股动脉)进入动脉瘤内,使用材料填充动脉瘤,防止血流进入脑动脉瘤内,从而将动脉瘤与血流分开,介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
2、什么是弹簧圈?作用原理是什么?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最常用的材料是弹簧圈,弹簧圈是一种铂金材质的金属丝,质地柔软。在栓塞手术中,将一根微导管插入动脉瘤腔内,然后用推杆将弹簧圈经微导管推入动脉瘤腔内。
当弹簧圈在动脉瘤腔内稳定时,解除推杆和弹簧圈之间的连接,将推杆从微导管内撤出,再准备下一枚弹簧圈的送入。
血液流到动脉瘤里去的时候,在动脉瘤壁的边缘会形成很多小的漩涡,会像河道一样,这些涡流就会让血流速度变慢。
向动脉瘤里打弹簧圈,实际就是让这种血流变慢的情况人为的变大,血流就变得非常慢,在短时间内基本就停滞了,就变成了血栓,动脉瘤内的压力就会明显下降,破裂的可能性也就变得非常小了。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