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肾病相伴,过健康人生,肾癌防控不容忽视

2021
03/12

+
分享
评论
TOMO放疗中心
A-
A+

早期肾癌往往缺乏临床表现。当经典的肾癌三联征——血尿、腰痛和腹部包块都出现时,约60%的患者至少已达T3期。当出现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时,可能合并左肾静脉瘤栓。

第16个世界肾脏日,2021年的主题是“与肾病相伴,过健康人生(Living Well with Kidney Disease)”。

世界肾脏日,是每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四,由国际肾脏病学会与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于2006年开始,旨在提高人们对慢性肾病及相关疾病的重视和早期检测及预防。

肾病中,肾脏恶性肿瘤无疑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其中,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简称肾癌)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肾癌中最常见的是透明细胞癌,其次是乳头状肾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以及集合管癌等少见类型的肾细胞癌。

世界范围内,肾癌发病目前排在男性恶性肿瘤第9位(21.4/万例新患者)及女性第14位(12.4/万例新患者),男女发病率约为2∶1,发病高峰在60~70岁。据国家癌症中心2018年发布的癌症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肾癌发病率为4.99/10万,其中男性肾癌发病率为6.09/10万,女性为3.84/10万。


肾癌的病因

肾癌的病因目前还不明确,发病与遗传、吸烟、肥胖、高血压及抗高血压药物等有关。其中,吸烟和肥胖是最公认的致肾癌危险因素。

1.遗传性因素

遗传性肾癌占肾癌总数的2%~4%,多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在家族中遗传,由不同的遗传基因变异造成。

一般认为,以下6类人群可能是遗传性肾癌的潜在患者:

①≤45岁的肾癌患者;

②双侧/多发肾脏肿瘤;

③肾癌家族史(至少1个一级亲属,至少2个二级亲属);

④肾癌合并其他肿瘤病史(嗜铬细胞瘤,胃肠道间质瘤,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合并其他病变如肺囊肿,自发性气胸等;

⑤合并少见的皮肤病变(平滑肌肉瘤,血管纤维瘤等);

⑥个人或家族有肾癌相关综合征病史。

对于这部分患者,建议本人及相关家属进行基因突变检测。

2.吸烟

吸烟是目前唯一公认的肾癌环境危险因素。既往曾有吸烟史的人患肾癌的相对危险度为1.3,正在吸烟的人患肾癌的相对危险度为1.6。

3.肥胖

体重指数(BMI)增加,患肾癌的危险性增加。

4.高血压及抗高血压药物

高血压病患者、使用利尿剂特别是噻嗪类利尿药以及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的人,患肾癌的危险性会增加1.4~2倍。若能更好地控制血压,肾癌的发病风险会下降。

5.终末期肾病

与终末期肾病长期透析相关的获得性囊性肾脏疾病(ARCD)与肾癌风险相关。与普通人相比,有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肾癌发病率更高。因此,这类患者应该定期进行B超或增强MRI检查。

6.其他因素

有证据表明,饮酒、职业暴露于三氯乙烯、石棉、多环芳香烃等物质,以及高雌激素的女性等都有可能增加患肾癌的风险。


肾癌的早期诊断

早期肾癌往往缺乏临床表现。当经典的肾癌三联征——血尿、腰痛和腹部包块都出现时,约60%的患者至少已达T3期。当出现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时,可能合并左肾静脉瘤栓。

约30%的肾癌患者会发生副瘤综合征,表现为高血压、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红细胞增多症、肝功能异常、高钙血症、高血糖、神经肌肉病变、淀粉样变性、溢乳症、凝血机制异常等。

部分肾癌患者是以转移灶的临床表现为首发症状就诊,如骨痛、骨折、咳嗽、咯血等。

肾癌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尿常规、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血糖、血钙、肾功能(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肝功能、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等项目,目的是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是否适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影像学检查在肾癌诊治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均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

1.胸部X线检查

是肾癌患者的常规检查,对胸部X线片有可疑结节或临床分期≥Ⅲ期的患者,需做胸部CT。

2.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是发现肾肿瘤最简便常用的方法。肾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鉴别肾肿瘤良恶性,适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或不宜行增强CT扫描的患者,以及复杂性肾囊肿患者的鉴别诊断。       

3.CT检查

腹部CT检查是肾癌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的最常用检查方法。CT扫描可对大多数肾肿瘤进行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CT检查还能为术前患者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包括肿瘤的侵犯范围、静脉系统是否受侵(T分期),区域淋巴结是否转移(N分期),扫描范围邻近器官有无转移(M分期),有无变异血管(CTA)及双肾形态及功能的粗略评估等。

4.MRI 检查

腹部MRI检查是肾癌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的较常用检查方法,可用于对CT对比剂过敏、孕妇或其他不适宜进行CT检查的患者。

5.PET

PET或PET-CT可用于肾癌患者明确有无远处转移病灶,或需对全身治疗进行疗效评价的患者。

6.核素骨显像

用于探查是否有骨转移以及转移灶的治疗随访。

7.肾动态显像

能准确评价肾癌患者术前双肾和分肾功能,有助于指导手术方案的决策。

8.肾肿瘤穿刺活检

能为影像学不能诊断的肾肿瘤提供病理组织学依据。


肾癌的治疗

1.手术治疗

对于局限性和局部进展性肾癌患者,外科手术是首选,可能使患者获得治愈;对于晚期肾癌患者,以内科治疗为主,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可同时采取减瘤性质的肾切除术,转移病灶可在充分评估后进行手术切除。

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手术切口小、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合并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近期肿瘤控制率与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异,但是费用相对较高。

2.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肾动脉栓塞和消融治疗。

肾动脉栓塞:肾动脉栓塞术可用于肾肿瘤的姑息性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消融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的特点,使一些不接受或不耐受手术切除的肾癌患者获得根治机会。主要有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此外还有微波消融、高强度超声聚焦消融、不可逆电穿孔及高低温复合式消融等。

3.主动监测

主动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AS)是通过定期进行腹部影像学检查,监测肾肿瘤的大小变化,在随诊期间一旦出现肿瘤进展则接受延迟的干预治疗。

4.药物治疗

自2005年索拉非尼被批准用于转移性肾癌的治疗以来,转移性肾癌的治疗进入了靶向治疗时代。

这些药物从作用机制方面主要分为:

①抗VEGF/VEGFR途径:主要包括舒尼替尼、培唑帕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卡博替尼、仑伐替尼、贝伐珠单抗等;

②抑制mTOR途径:包括依维莫司和替西罗莫司;

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伊匹单抗;

④程序性死亡受体抑制剂:包括纳武单抗;

⑤其他:包括细胞因子(白介素-2和IFN-α)及化疗(吉西他滨和多柔比星)。

目前国内已批准用于晚期肾癌治疗的药物包括培唑帕尼、舒尼替尼、阿昔替尼、索拉非尼、依维莫司、白介素-2、IFN-α等。

5.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药有助于促进肾癌术后机体功能恢复,减少免疫治疗及靶向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6.放疗

放疗主要用于肾癌的姑息治疗,如对局部瘤床复发、区域或远处淋巴结转移、骨骼、脑或肺转移患者做姑息放疗,达到缓解疼痛、改善生存质量的目的。

以上内容摘自:2018-11-27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肾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仅供科普分享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恶性肿瘤,高血压,肾病,防控,检查,药物,治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