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出来的血栓,差点要了他的命

2021
03/11

+
分享
评论
常笑健康
A-
A+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内由液态转化为固态,阻塞血液回流且引起静脉壁炎症改变。





疫情期间,王老伯天天在家,不出门买菜,也不遛弯锻炼。喜欢躺着看电视看书,从沙发上到床上,倒是怡然自得。


但是近日他发现左下肢突然肿胀、皮肤发红,站立或行走时疼痛。


王老伯女儿立即将其送至医院,经检查后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幸好发现及时,并得到有效治疗,最终王老伯得以出院。


若未救治及时,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后果将不堪设想。


 

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内由液态转化为固态,阻塞血液回流且引起静脉壁炎症改变。


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中凝固形成血栓,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平时也会简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


多发生于四肢,尤其以下肢最为常见,因此称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见症状?

 


1  

 

下肢突然水肿


由于血栓累及的深静脉部位不同,水肿可能出现在脚、踝关节,如果静脉阻塞部位较高,水肿可累及小腿,甚至大腿。


2  

 

有明显压痛


股三角、腘窝、小腿均有明显压痛,常伴有发热、脉率加快和患肢皮肤温度增高,又称股白肿。


3
 

 

浅表静脉曲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深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引起浅静脉代偿性的迂曲扩张。


4  

 

皮肤变红


深静脉血栓的一个迟发症状是皮肤色素沉着,常发生在踝关节以上,原因可能是红细胞从扩张的静脉渗入皮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


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和高凝状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致病的三大因素:


1. 静脉血流滞缓:多见于因病卧床、久坐、静脉曲张等。


2. 静脉血管的损伤:


(1)化学性损伤

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


(2)机械性损伤

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

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


3. 血液高凝状态:先天性高凝状态原因有血栓抑制剂的缺乏、血纤维蛋白原的异常、纤维蛋白溶解异常等;后天性高凝状态原因包括创伤、休克、手术、肿瘤、长期使用雌激素以及怀孕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什么危害?


1. 患肢肿胀:患肢组织张力高,呈非凹陷性水肿。皮色泛红,皮温较健侧高。肿胀严重时皮肤可出现水疱。


2. 下肢浅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后,血液因静脉阻塞而不能回流,肢体静脉系统严重淤血,可代偿性地出现下肢浅静脉扩张或曲张。


3. 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后随血液游走,进入肺动脉,导致肺动脉栓塞(简称肺栓塞),肺栓塞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极其容易猝死。


4. 其他:如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和慢性淤血性溃疡等等。



日常生活中,
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


1. 规律运动,促进血液的循环,哪怕无法站立,也建议床上活动。


2. 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3. 控制体重,宜均衡饮食,给予高维生素(芹菜、韭菜、粗粮、豆类)、高蛋白(肉蛋、乳制品;禁食肥肉、蛋黄、脑,以免增加血液浓稠度,加重病情)、高热量(牛奶、蛋糕、鸡蛋、甜食)、低脂饮食。


4. 多饮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


5. 预防便秘。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肺栓塞,代偿性,踝关节,血栓,皮肤,损伤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