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对我们人体非常重要,所以,建议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养肾护肾,及时摒弃那些会伤肾的不良习惯。
今天,即2021年3月11日是世界肾脏日。
鉴于当前全球慢性肾脏病发病率不断上升,而公众对该病的防治知识普遍缺乏,经国际肾脏病学会与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确定为世界肾脏日,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慢性肾脏病以及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认识,并重视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的检测和预防。
今年已是第16个世界肾脏日,主题是“与肾病共存,过美好生活(Living Well with Kidney Disease)”,旨在以病人为中心,赋予病人和照顾者力量,带病快乐生存,提高生活质量。
据悉,全球肾病患者以平均每年8%的速度增长,同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只有了解肾脏,我们才能保护好这个沉默的器官。
关于肾脏的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肾病被称为“沉默杀手”,就算肾受伤了,你可能也毫无感觉。往往检查发现时已发展到了严重阶段。肾脏虽沉默,这些知识你该知道!
肾脏在人体中的神奇功能
肾脏在人体内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从而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毒物,同时也能调节水电解质平衡。总体来看,肾脏每天的工作如下图所示:
哪些因素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
1、代谢性疾病(高尿酸、高血脂、肥胖);
2、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生素等);
3、长期疾病(慢性泌尿道感染、尿路梗阻、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等);
4、不良生活方式(高蛋白饮食、吸烟、过度饮酒);
5、其他(低出生体重、年龄65岁以上也易患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有哪些症状?
1、早期症状:头晕、疲劳乏力、腰痛、水肿、尿频、尿量增加或减少、尿液颜色异常、尿液泡沫增多等。
2、中晚期症状:瘙痒、贫血、神经病变、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尿毒症口臭、消化道黏膜溃疡、出血。
3、晚期症状:抽搐、昏迷、骨病变、骨骼变形等。
因此,定期体检和复查是预防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有效手段。
肾功能检查,着重看这3个指标
1、血液生化指标
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等都能反映肾脏排毒功能。
·血肌酐能判断肾脏分期,不过大部分肾病患者早期并不会有肌酐升高的情况,因此不能判断早期肾功能情况。
·尿素氮和尿酸指标有广泛性,即使没有肾脏疾病,这两个指标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也不能作为判断肾病早期的指标,不过能代表中后期肾脏排毒功能。
·胱抑素C是较敏感的指标,跟血肌酐差不多,能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内源性指标。
当以上指标出现异常时,提示肾病已发展到4~5期。此阶段患者应注重于排毒治疗,及时减轻肾脏代谢负担,防止发展成尿毒症。
2、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的主要作用是滤过,在肾脏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滤率能评估肾脏整体情况。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说明有很多肾小球等细胞出现纤维化或完全坏死,肾脏也逐渐萎缩。虽然肾小球受损是不可逆的过程,不过能提前阻止肾小球病变,延缓肾衰竭。
3、尿蛋白相关
8成以上的肾病患者体检时发现尿常规异常才知道自己得病,最敏感的指标是尿潜血和尿蛋白,前者能评估肾脏内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后者能反映出肾小球损害情况。尿蛋白相关的指标有尿常规尿蛋白和微量白蛋白尿,还有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以及肌酐比。尿蛋白最易发生异常,不过反应肾功能有不定性,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如饮食习惯、运动量和喝水量。若尿蛋白呈现2+或3+需进一步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看一看肾小球受损的情况。
白蛋白能检测继发性肾病蛋白流失的情况,如高血压肾病或糖尿病肾病。若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超过30毫克,需第一时间去医院做检查,这说明肾小球滤过功能严重受到损害。 尿蛋白是影响肾功能独立的高危因素,若尿蛋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会促进病情向尿毒症阶段发展,所以无论肾病属于早期还是中后期都要关注尿蛋白指标。
温馨提醒:肾脏对我们人体非常重要,所以,建议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养肾护肾,及时摒弃那些会伤肾的不良习惯。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