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想要控制好血压,做好4件事
立春一过,春天的气息越发浓烈,气温也在慢慢地回升,万物复苏的景象让世界充满了勃勃的生机。然而,在这“乍暖还寒时”,昼夜温差较大,容易造成血管收缩,血压容易波动。我们都知道血压不稳,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中风。所以,春季保持血压平稳很重要,尤其是老年人。
在后台我们也经常收到这样的留言,说天气变暖了,血压应该会比冬天低,为什么我的血压却还是不稳定,总是忽高忽低呢?
为什么春天血压会忽高忽低?
1 不要忽视“倒春寒”
春季早晚温差较大,气温忽冷忽热,就会造成血压的波动。温度上升的“热应激”效应使人体温度突然升高,血压下降。温度降低时,机体为了维持正常体温,血管会有明显的收缩,血管阻力就会增大,为了保证全身的供血,血压就明显升高了。当早晚温差较大时,很多老年人因血管弹性差,血压波动就会更加明显。
2 自行调整服药的剂量
有些高血压患者对自己的高血压疾病比较重视,但可能会过度关注和紧张血压的变化,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日常会频繁地测量血压,对血压读数的数字变化也很敏感,一发现数值读数高了就加药,读数数值低了就立马减药,这也会造成血压的忽高忽低。
3 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
有部分患者对降压有一定的误解,认为只要吃降压药就可以了,全然不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抽烟喝酒、久坐不动、胡吃海喝、熬夜等等,这样的结果必然会导致血压越来越高,尤其是春节假日期间,很多人对自己的生活和饮食比较放纵,出现熬夜、饮食油腻、大量饮酒、吸烟等日常作息、饮食习惯都被打乱,自然血压也会产生波动。
4 激素水平的变化
春天的时候人体的激素分泌相对旺盛,尤其是一些升压激素,如多巴胺、肾素等均可导致血压升高。
5 其他疾病
部分患者只关注血压,却忽视了对血糖、血脂的关注。高血压在临床上常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疾病;春天的饮食较冬天丰富,如果不注意可出现血糖、血脂及尿酸的升高,也会影响到高血压的控制,使得血压忽高忽低。
春季想要控制好血压,做好4件事 ▲▲▲
>>>>
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寒保暖
春季气温冷暖变化频繁,人体的血管会随着骤冷骤暖的气温而收缩和舒张,很容易因血压不稳定而诱发脑血管事件及心肌梗死等急性事件。因此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加要讲究“春捂”,不能穿得过于单薄,以免受凉导致血压飙升。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稳定我们的血压,具体的方法包括:
合理清淡的低脂低盐饮食
保持心情的舒畅
适度的有氧运动
规律的生活起居
>>>>
不能随意减药停药
“春天血压下降了,可以减药停药吗?”是高血压患者在这个季节问得最多的问题。小助手的建议是,注意观察自己的血压变化,准确测量血压,有异常情况及时咨询医生的建议,不能自己随意减药或停药。
>>>>
坚持测量并记录血压
高血压患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在家测量并记录血压,做到对自己的血压情况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预防高血压的并发症、急性事件及各种风险的发生。
我们建议:
血压控制稳定的患者,做到每周测量1次血压;
血压未达标活控制不稳定的患者,应该每天早晚都要测量血压;
每次测得的血压读数,都要记录下来,便于观察血压控制的情况,以及给医生提供治疗效果的依据。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