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梦魇

2021
03/10

+
分享
评论
达医晓护
A-
A+

梦魇是指在REM睡眠期间以恐怖不安或焦虑为主要特征的梦境体验。

小孩子在睡觉时如果梦到可怕的情况如遇到危险想喊喊不出、想跑跑不动,老人常说这叫“魇着了”或称为“鬼上身”,好多人小时候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经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这是睡眠障碍疾病的一种——梦魇障碍,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梦魇的相关常识。

一、何为梦魇?

梦魇是指在REM睡眠期间以恐怖不安或焦虑为主要特征的梦境体验。目前发病机制并不清楚。梦魇的频繁发作与特定的人格特征有关,50%以上的患者具有分裂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或精神分裂症的某些特征。童年时代往往有艰难复杂的经历或遭遇,青少年和成年阶段则存在严重的人际关系不良。抑郁症频繁发生梦魇者存在明显的自杀倾向,任何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强烈焦虑都有可能导致梦魇发作。精神刺激或非同寻常的经历尤其有恐怖色彩的生活事件后易出现梦魇,儿童在睡眠前阅读或者听、看恐怖惊险故事或影视剧后可能诱发,成年人遭遇重大生活事件如丧偶、地震、战争等引起精神创伤后会经常发生噩梦和梦魇。

二、梦魇的临床表现

儿童3-6岁多见,一般发生于后半夜,表现为长且复杂的噩梦,伴有令人苦恼的精神体验。梦境由非恐怖性逐渐发展到恐怖性,越接近梦的结尾,梦的内容越离奇与恐怖,患者通常从不同程度焦虑状态中惊醒,并对梦境有清晰的回忆。梦境的内容常常伴随生命威胁,可梦见自己被追赶与围攻,陷入水深火热、山崩地裂的情境,或面对剖心挖眼、截肢等绝望无助的紧要时刻,通常导致患者拼命挣扎、惊恐万状,惊叫直至惊醒,并很快恢复定向力与警觉性,能清晰回忆起强烈恐怖的梦境,影响睡眠质量,长久以后出现焦虑、抑郁和各种躯体不适症状。

三、梦魇的治疗

通常不必进行治疗,如果患者有治疗的需求,或梦魇为其他需要治疗疾病的一部分,则可采取病因治疗、认知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几种方法。


频繁发作的梦魇应积极寻找病因,如为抗抑郁药和镇静催眠药物所致可逐渐减量,避免突然停药、晚餐避免过饱、睡眠前不接触恐怖刺激的影视剧图书等。认知心理行为治疗对于不同类型精神障碍的人格纠正具有重要作用,可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患者理解创伤,通过回忆和叙述、加以讨论解释可明显改善症状,减少对梦魇的恐惧感。梦魇通常不需要药物治疗,但有精神分裂症等相关疾病可选择相应的抗精神病药物。


了解梦魇的基本知识,生活中如果有这种经历的朋友可能就对梦魇不那么恐惧和焦虑了,希望每个人都有一夜好梦,生活幸福!


作者: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满玉红 副主任医师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恐怖性,梦魇,障碍,梦境,人格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