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来了,这批人最容易倒下!4个关键部位建议你多捂七天
前两天还是阳光明媚,小外套走出去都能热出一身汗,这两天却突然刮大风、下大雨,天气冷得猝不及防,老天爷说翻脸就翻脸,丝毫不犹豫。
其实这突然的降温就是大家常说的倒春寒,通常发生在每年的二月末三月初。倒春寒对老年人来说就是一场“生死挑战”。
俗话说,“可度三九,难熬春寒”。很多人认为,过完年天儿就暖和了,可以脱去厚厚的棉衣,享受春光的美好。但一定要小心这突如其来的“倒春寒”,可能一不留神就会让疾病钻了空子。
一
倒春寒——四种疾病最易上身
“倒春寒”是春季常有现象,人体有时会应接不暇,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感冒和呼吸道疾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对于这种冷热刺激很不适应,容易突发高血压、脑梗塞或者心肌梗死、脑出血等,同时这个时候也是关节炎最容易复发的季节。
感冒、肺炎凑热闹:春季气温多变,是急性支气管炎高发季节。寒潮前温暖的气温致使呼吸道致病性微生物活跃,突然变冷,容易引起全身受凉,呼吸道局部温度也随之降低,抵抗力减弱,病毒或细菌入侵,极易造成支气管炎复发。
另外,早春时节还应预防外感,所谓外感,即病邪先侵入皮毛肌肤,或从口鼻吸入,受外感后,多有寒热或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心梗、脑梗迎高峰:初春,人体受低温刺激后,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痉挛,血流缓慢,血液淤滞的情况,会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部缺血缺氧,加速血栓的形成,从而诱发心肌梗塞或脑梗塞。
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易引起出血性脑中风。如果有视物昏花、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中风先兆,应高度警惕并及时就医。
腹泻、腹胀老不适:到了倒春寒,天气乍暖还寒,病人就多了很多,忽冷忽热对脾胃伤害很大。因为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容易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
关节炎容易“就犯”:当寒潮来袭,年老体弱者若过早减衣,早晚寒冷时外出锻炼,或接触冷水冷物等,极易受风寒湿邪侵袭,导致原有风湿病“就犯”。特别是爱美人士过早穿上薄衣短裙,膝关节对冷空气刺激特别敏感,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炎。
二
倒春寒,养生全靠“暖”
《黄帝内经》中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那我们该如何养生?如何应付好倒春寒情况?
1、吃点“味儿冲”的,驱寒养脾胃
“倒春寒”不仅气温寒冷,常伴有雨水,湿气较重,饮食上注意养护脾胃,要忌生冷寒凉,以免损伤脾胃之阳,内生寒湿。可以多吃点儿味冲的食物,可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饮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葱、芹菜等食物的次数,对预防伤寒感冒、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大有益处。
洋葱、姜、蒜、芹菜这些菜类食物,中医认为,食可疏风散寒,帮助人体杀菌防病。特别是大蒜,作用更大。现代科学证明,大蒜里含有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质。
洋葱里含有前列腺素,有舒张血管及降低血压的功能,其中的二烯丙基二硫物及少量硫氨基酸,能促使血凝块溶解的作用。芹菜里含有挥发油、甘露醇等,具有降压、镇静、健胃、利尿等作用。
我们可以用芹菜、姜末做成饺子馅吃,可以用碎洋葱做成蛋炒饭吃。在做菜过程,洋葱、蒜、芹菜等也会通过加热减少气味,注意烹饪时间不可过长。
2、春捂≠乱捂!这四个部位尤其要保暖!
有句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因此做好“春捂”很重要,但捂的时机和部位更关键,绝不是多穿这么简单。到底怎么做好“春捂”,才能健康过春天呢?
捂好头颈——气血通畅
捂背——减少感冒几率
捂腹——预防胃肠道疾病
捂脚——保护五脏六腑
如果倒春寒期间出现不适症状,暂时不要慌乱,可以先选择线上问诊,听取医生建议,出现症状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