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黄宇光:大力支持麻醉等临床紧缺学科快速发展,满足患者更加舒适化的医疗需求

2021
03/08

+
分享
评论
古麻今醉
A-
A+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 黄宇光

“在实现健康中国的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领域提出了新要求,在‘十四五’规划之年,如何进一步完善临床舒适化医疗服务值得思考。”

“客观而言,医疗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不适,对患者身心产生负面影响。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患者对就医的身心感受和舒适化有了更高的要求。”

出席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全球每年有2.34亿人接受手术和麻醉,每年手术患者人数快速增加。此外在分娩镇痛、胃肠镜和支气管镜检查、微创诊疗、医美麻醉及急慢性疼痛治疗,患者期待更加安全舒适的诊疗环境,舒适化医疗服务已经成为广大患者的刚性需求。”


据黄宇光介绍,分娩镇痛已经成为产妇的普遍需求,全国范围内分娩镇痛的平均比例从三年前的不足10%快速上升到30%左右,而医美医疗的快速发展也拉动了“颜值经济”, 2018年我国整形美容收入达2245亿元,3年来增长了31.83%,医美麻醉镇痛的要求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目前舒适化医疗需求的供需矛盾凸显。

黄宇光还发现,在国家卫健委2019年大型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中,全国1289家医院中超过80%医院的平台科室仍然属于紧缺学科,包括麻醉、儿科、重症、病理和中医科医生的占比严重不足。

在疫情期间,大型公立医院成为抗击疫情的主力军,同时也显现出医疗机构内部学科之间不匹配的矛盾,尤其是麻醉、重症、检验和感染等专业人员相对不足的问题。目前,全国麻醉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平均每7位外科医生才有1位麻醉医生(比例为7比1),而世界上发达国家的该比例则为3比1,客观上造成了医院有限医疗资源的浪费。

为此,黄宇光特别撰写提案建议:

——对麻醉、小儿、重症、病理、医美等紧缺学科予以政策倾斜,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人才培养从源头做起,在大学本科学习阶段,对医学紧缺学科实行独立开课,提高专科吸引力。对紧缺学科,在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增加全国公共财政对医疗人才培养专项支出预算。按照国家卫健委相关绩效考核要求,均衡配置大型公立医院各学科之间的资源,进一步优化有限的医疗资源,协调医疗机构各专科之间的均衡发展。

——加强麻醉等紧缺学科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改变我国麻醉医师短缺现状。2018年8月8日国家卫健委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第21号),要求进一步加强麻醉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文件指出: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30年,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14万人,到2035年,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16万人,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达1人以上。这一文件出台已近两年虽有进展,但是落实不到位。建议相关部委高度重视,加大对各医疗机构对该文件执行情况的落实监管,优化有限的医疗资源,切实推进文件精神的落实。

——着力改善医美行业存在的正规培训的医美手术和麻醉医师不足的现状。加大紧缺专科医师人员数量,加强专业人员职业培训。规范医美产业,设立行业安全的底线。目前,整形美容外科数量严重不足,全国正规培训的整形外科医师仅有4000余人,民营医美机构从业医生1万余人,亟待人才培养、加大投入。目前我国从事医疗美容的机构资质参差不齐,全国有5000多家医美机构,亟待制定行业标准实现行业标准,包括制定整形美容手术和麻醉安全规范以及质控标准,实现医美行业的安全、有效、舒适和人文的整体目标。

在提案中,黄宇光特别强调,麻醉医师在临床麻醉、分娩镇痛、胃肠镜麻醉、微创介入治疗以及各类急慢性疼痛的诊疗不可或缺。

新冠肺炎重症疫情患者救治中,麻醉专业人员更是担当着生命呵护和舒适化医疗的职责,加强麻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建议多措并举补齐麻醉学科人员不足的短板,督导全国医疗机构在每年住院医师招聘中,落实对麻醉及上述临床紧缺学科优先支持策略。

来源:人民政协报教育周刊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黄宇光,医疗,麻醉,需求,临床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