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脾气易得青光眼?眼科医生有话说
“光明的小偷”
青 光 眼
青光眼发作的一大特征就是眼睛疼,疼到怀疑人生。这种疼痛是由眼压升高引起,常会被误认为是头痛,甚至引起恶心、呕吐,常被误诊为脑炎、脑部疾病、胃肠炎、急腹症等,十分具有迷惑性。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相对急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疾病则症状不典型,可有视力下降、胀痛、眼部干涩、疲劳不适以及视物模糊等表现。患者一般在疾病发展到晚期,出现视功能受损严重的情况时才有所察觉。
严格来讲,衡量青光眼的指标有多个,不能光凭眼压、眼痛眼胀等症状来确定是否患青光眼。
现代人因工作生活环境导致用眼过度,很容易出现视疲劳、眼胀、眼痛等症状,与青光眼的症状比较相似;即使是眼压偏高,也可能是高眼压症等其他疾病。
作为眼科医生,卢岚一般不主张一查到眼压高就用药,需到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但高眼压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眼底和视野检查,一旦发现视神经损害的情况则要及时治疗。
一般来说,青光眼的高发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群体,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且会随年龄增长而提升。也有些患者于 20 ~ 30 岁发病,甚至一出生即患青光眼。
此外,青光眼的遗传性及家族性因素较为明显,多发于近亲家庭中,其中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的患者发病率更高。
青光眼易发人群——
1、中老年人群:40岁以上是高危人群;
2、近视眼和远视眼患者;
3、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患者;
4、全身血管病患者。
卢岚认为,这种说法过于片面。
青光眼的发生需具备2个因素:眼球解剖结构的异常及促发机制的存在。脾气火爆、情绪波动大诱发青光眼的前提,必须是眼球结构的异常。
卢岚建议——
1、老年人每年检测一次眼压,尤其是高血压病人。发现白内障、虹膜炎应及早治疗;
2、坚持体育锻炼,但不宜做倒立;
3、劳逸结合,避免过劳;
4、保持良好的睡眠和愉快的情绪;
6、少在光线暗的环境中工作或娱乐;在暗室工作的人,每1~2小时要走出暗室或适当开灯照明;情绪易激动者,要少看电影,看电视时也要在电视机旁开小灯照明;
7、不要暴饮暴食,不吸烟,不喝酒、咖啡及浓茶, 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