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 张楠 刘彤教授
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癌症患者预后明显改善。然而,这些治疗手段使患者获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毒性,这些毒性可能对癌症治疗的短期及长期结局造成不良影响。其中,心血管毒性是癌症治疗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癌症最佳治疗方案的成功与否与其心血管毒性密切相关。心血管毒性并非仅存在于蒽环类等较为既往常用化疗药物中,目前新兴多种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药物也存在心脏毒性。
美国和欧洲的部分肿瘤学及心脏病学管理学会发布了各自指南,就癌症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的管理及监测提出了建议。然而,由于各指南的证据级别均不高,因此指南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最终导致临床医生无一致的证据可循。
本声明综合分析了众多相关指南,包括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2017年及2018年指南、欧洲临床肿瘤协会(ESMO)2017年及2020年指南,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16年指南。
对于心血管毒性的监测策略,本声明主要针对高风险药物进行了分析,包括蒽环类药物、人表皮生长因子-2抑制剂(HER2i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VEGFis)、Bcr-Abl激酶抑制剂(Bcr-Ablis)、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is)、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和伊鲁替尼。本声明并未涉及与激素治疗和放射治疗相关的心血管毒性。除外,本声明亦未提供与每种具体癌症治疗相关的详细信息,原因是此部分数据在目前指南中已经涉及。
心血管毒性的高风险患者
剂量蒽环类药物暴露史(例如阿霉素≥250mg/m²,表柔比星≥600mg/m²)
心脏位于照射野的高剂量放疗(≥30Gy)
低剂量蒽环类药物(例如阿霉素<250mg/m²,表柔比星<600mg/m²)或HERis或VEGFis或蛋白酶体抑制剂或Bcr-Ablis,并存在以下任何因素:年龄≥60岁;心脏位于照射野的低剂量放疗(<30Gy);存在≥2项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慢性肾功能不全和肥胖症
基础心脏疾病
开始抗癌治疗前心脏生物标志物升高(NT-proBNP或BNP或肌钙蛋白)
包含的综合心血管评估
参考文献:
Alexandre J, Cautela J, Ederhy S, et al. Cardiovascular Toxicity Related to Cancer Treatment: A Pragmatic Approach to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Cardio-Oncology Guidelines. J Am Heart Assoc. 2020;e018403. doi:10.1161/JAHA.120.018403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