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孙凡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临近“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无疑是人们最关心的焦点之一。每年两会期间,国家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可谓是国家的“年度总结和计划”,蕴含着各行各业的最新形势和发展方向。知名医改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认为,从这个窗口可以了解到整个行业未来一年的工作部署,早行动起来,会让今后的工作更有主动性。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具有“把方向”“定坐标”的作用,抓紧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事,会让医疗机构在重大机遇面前赢得先机。
王虎峰在分析近些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一些事关重大决策的词句常常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需要在解读时留心留意。例如,2014年的“分级诊疗”,2015年的“健康中国”;2017年的“全面推进各种形式医联体试点”,这些词汇都是在国家相关部门发文之前,最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的。“这些词句最初出现的时候,可能在当时没有引起很多业内人的重视,但后来却是深深地影响了整个行业。”
2020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王虎峰认为,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 。“去年初曾向国家建议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现在落地了。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发行特别国债,也在如何用好这些资金时强调了使用原则,其中很重要一条就是如何直达基层、直达民生。”王虎峰表示,对于抗疫特别国债的应用,可优先考虑提升县域能力的短板,特别是对于公共卫生、公益性质的项目和内容。
据了解,从2012年开始,王虎峰已经连续10年坚持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与医疗卫生相关的内容。10年来,王虎峰每年都会以各种形式同媒体合作解读分析政府工作报告,多年的解读经历,也让他总结出了“六看六识”的研读方法。今年又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立足长远,积极谋划好2021年和“十四五”医改工作?
3月6日14:00-15:30,王虎峰教授将以视频直播的形式,线上解读2021政府工作报告新精神,破解医改难题新思路。详情请参见海报。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