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做射频消融术,大多能恢复正常心率,但要注意4个误区

2021
03/04

+
分享
评论
快速问医生
A-
A+

房颤是常见且严重的一种心律失常,高发于老年人,患者心跳频率可达到100-160次/分钟,但心率呈现不整齐状态,会使心房失去正常有效的收缩功能。

房颤与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存在密切关系,如不采取有效正确治疗,会引发左心衰、脑卒中等,出现心脑血管疾病。

那么房颤如何治疗呢?

房颤患者的治疗原则是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一般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这时就需要用到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通常是通过静脉或动脉将电极导管输送进心脏的特定位置,然后释放射频电流,致使心内膜或心内膜心肌坏死,从而阻断房颤的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达到治愈房颤的效果。

通过该治疗方法,或能较大程度让房颤患者恢复正常心率。

射频消融术适用于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房扑)、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室性期前收缩(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房颤动(房颤),都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能够有效的帮助心率恢复正常。

不过应用该方法治疗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四个误区

误区一,所有房颤患者都可以用射频消融?

射频消融治疗虽然对治疗房颤效果显著,但并不是所有的房颤患者都适合该方法,如左心房存在血栓,因年龄高无法耐受者以及存在其他并发症的患者,是不适合射频消融治疗的,否则容易引发危险,治疗前,需明确身体情况是否适用该方法。

误区二,房颤一发作就做消融?

由于房颤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很多人认为房颤一旦发作,就有生命危险,应该马上采取消融治疗,这种想法同样是错误的。有些房颤发作并不严重,通过药物治疗就可以控制住,完全没有必要选择射频消融术。

误区三,通过射频消融治疗后就不用再吃药了?

通常经过射频消融治疗后,患者如能恢复到正常心率,则还需要2-3个月的时间来监控房颤是否发作,这段时间是需要服用药物的,监控时间结束后,才可以停止服用药物。

误区四,老年人做射频消融的风险高?

老年人由于机体衰老,身体各项功能减退,手术会造成很大的创伤,从而威胁老年人寿命。不过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对身体的破坏面很小,并不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寿命,相反老年人对此具有很好的耐受。

房颤是危险性极高的病症,尤其是老年人,日常中需要多多注意身体的异常,及时就医治疗,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在使用射频消融术时,远离上述四种误区,摆脱房颤的危害。

日常生活中则要注意预防房颤,如戒烟、戒酒、减少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而且还要谨慎服用一些药物,避免引发房颤。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老年人,房颤,误区,心率,患者,治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