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Horizon Therapeutics公布,teprotumumab 2020年销售额超过8亿美元。
teprotumumab是首个IGF-1R抗体药,商品名TEPEZZA,于2020年1月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甲状腺眼病(TED)。
虽然,TEPEZZA售价14900美元/瓶,6个月治疗费用高达35万美元,但TED作为一种罕见病,在美国仅约7.5万人罹患该病,上市之初评估销售峰值约为7亿美元,上市首年销售额即超过8亿美元超乎所有人的预料。
取得超乎想象的成绩与其疗效优异密不可分,作为首个获FDA批准治疗TED的药物,同时也是首个IGF-1R靶点药,其长达15年的开发历程也值得深思。
IGF-1R,中文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曾经是肿瘤药的热门靶点,在多种细胞表面表达,可调节PI3K-Akt-mTOR通路和Ras/MAPK通路进而影响细胞代谢和增殖。
IGF-1R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驱动,与IGF-1结合的示意图及三维结构如下所示。
2005年,丹麦生物制药公司Genmab开发出IGF-1R抗体药——teprotumumab(曾用代码:R1507),同年罗氏获得该药开发权益并提交肿瘤适应症的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2006年罗氏开启I期临床研究,并陆续开展非小细胞肺癌和肉瘤II期临床试验。
Teprotumumab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适应症II期临床中,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与安慰剂对照均无显著改善。
对KRAS突变肿瘤同样无选择性差异。
在肉瘤适应症II期临床中,Teprotumumab虽然达到PFS终点,但作用有限。
OSTEO=骨肉瘤,RHABDO=横纹肌肉瘤,SYNOVIAL=滑膜肉瘤,OTHER=其他类型肉瘤
PR=partial response,SD= stable disease,PD=progressive disease
在结束II期临床后,2009年罗氏宣布放弃肿瘤适应症开发。但Teprotumumab在临床中的安全性表现尚可。下表为非小细胞肺癌II期临床中不良反应及毒性数据。
2003年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发现TED患者的成纤维细胞表达IGF-1R水平升高。5年后,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对先前的发现进行了验证。
进一步发现IGF-1R与促甲状腺素受体(TSHR)表达在相同位置,形成功能复合物。
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TSH受体的抗体——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是TED进展的元凶。Teprotumumab理论上可以阻止IGF-1R与TSHR结合,阻断TSHR/IGF-1R复合物介导的下游信号传导,从而改善TED。
2012年,罗氏分拆旗下业务部门,River Vision获得Teprotumumab开发权益并应用于眼科治疗,于同年获Horizon资助开发Teprotumumab,并于2017年被Horizon收购。
在寻找到正确的方向之后,Teprotumumab的开发一路绿灯。
2015年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2016年获得突破疗法认定,2019年获得孤儿药资格,并于2020年1月上市。
下表为Teprotumumab已结束或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情况。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凯莱英,感谢关注、转发。欢迎媒体/机构转载,转载请注明来自“凯莱英药闻”。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