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半的男医生,刚吐完烟圈就对人说「你快别抽了,对身体不好」
近日,腾讯公司的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句:最近……戒烟了。
网友发现,原本默认表情中的抽烟大兵,新版表情中确实不抽烟了。
烟不吸了,绿帽子该戴还得戴。
其实早在2017年9月,北京市控烟协会致函腾讯公司,建议将微信和QQ中的抽烟表情做出改动:吸烟丝毫不酷,将吸烟等同于“酷”的宣传是极不合适的。吸烟的行为既不帅气,也不时髦,更不令人羡慕。实际上,吸烟是一种被称作烟草依赖的疾病,可以导致恶性肿瘤及其他慢性疾病,生殖与发育异常。把吸烟这种降低生命质量的行为与“酷”画上等号,显然是错误的。
当时,微博和QQ已经及时做出了改动。
时至今日,经过4年的“努力戒烟”,微信终于“戒掉”了烟。
都说抽烟不好,可很多医生不仅知道抽烟不好还一样抽烟,而且人数令人吃惊。
我国近一半男性医生抽烟
2006年11月6日召开的中国控烟学术研讨会上,一项全国吸烟流行病调查显示,中国男性医生吸烟率高达56.8%,是世界上男性吸烟率最高的国家。
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男医生吸烟率为46%。尽管已比2006年的56.8%有所下降,但总体吸烟率仍显著高于美国(9.0%)、新西兰(5.0%)和澳大利亚(3.0%)等国家。不仅如此,我国仍有医生曾在患者面前吸烟,且吸烟医生劝告患者戒烟的比例显著低于不吸烟医生。
医生吸烟,可能更多是受到了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一项针对医生吸烟原因的调查中显示,57% 的医生是因为工作压力大,为了缓解压力而选择吸烟,占比最大。其次是人际交往的需要和个人习惯,占比分别为38%和27%。
大多数老烟枪都有过戒烟的经历,凡是戒过烟的人都知道烟有多么难戒。研究表明,专业医学知识的培训也不能遏制医生、准医生们被烟草俘虏的进程。说到底,医生也是人,对寻常人来说难以完成的戒烟任务,对医生来说也一样困难。
医生吸烟,除了会对医生个人造成健康上的危害,对病人的健康也是不利的。在吸烟的医生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曾经在病人面前吸烟。除了这种直接的伤害,吸烟的医生往往更少问及病人的吸烟情况,也更少劝说病人戒烟。即使是劝说病人戒烟,吸烟的医生也较不吸烟者更没有说服力。
“中国心血管医生戒烟共识”明确表示,医生是帮助吸烟者戒烟的最佳人选,而只有医生的吸烟率下降,才会带动整个人群吸烟率的下降。医生的示范作用是很强的,因为医生本身抽烟,普通公众和烟民就很难接受“吸烟有害健康”这个事实。
所以,要带动整个社会控烟、戒烟,降低吸烟率,首先要使从事维护健康的医生的吸烟率下降。
国外戒烟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是,医生先戒烟,随后才有民众吸烟率的下降。医务人员自身的吸烟问题已成为我国控烟进程中值得关注的一个焦点。
抽烟解愁,愁更愁
医生抽烟可能是因为一时压力过大选择用香烟纾解,可众所周知尼古丁是一种成瘾性极强的物质,它可轻易地透过血脑屏障,从吸入到抵达中枢神经系统只需7秒,促进多巴胺生成。
多巴胺是一种强烈的兴奋剂,既可使人产生愉悦感又可增强人的意识和警觉性,以及缓解紧张焦虑情绪。而尼古丁的半衰期只有2小时,然后就会被人体代谢掉
当尼古丁被代谢掉以后,人体内的多巴胺含量会急剧下降,从而产生烦躁、恶心、头痛不适等戒断症状,直至再次摄入尼古丁,症状才能缓解。尼古丁引起成瘾的机制非常类似海洛因,但研究表明尼古丁的成瘾性比可卡因、海洛因等毒品还要高。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尝试戒烟,能成功摆脱其害的却寥寥无几。
戒烟门诊,知名度不高但是有用
吸烟者凭毅力戒烟,因经受不住戒断症状的痛苦而半途而废是很常见的,戒烟成功率一般不超过10%。
其实,烟草依赖不是“心事”,而是“病”——它是一种慢性成瘾性并且高复发性疾病,如果仅凭意志力戒烟,只有少数吸烟者第一次戒烟就能成功,大多数平均需要戒10~12次才有可能戒成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烟草成瘾与海洛因成瘾一样,都是慢性成瘾性疾病,如果采取正确的戒烟方法,包括医护人员的咨询指导和使用戒烟药物,可使戒烟成功率提高2~3倍。
因此,戒烟反复失败不要沮丧,更不要否定自己,戒烟失败不是你意志力不行,而是你得病了,这个病叫烟草依赖综合征,需要专业的戒烟帮助与治疗。
很多吸烟者一定觉得新鲜,竟然还有专门戒烟的门诊?其实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大力提倡世界各国开设戒烟门诊,帮助吸烟者科学有效的戒烟。我国第一家戒烟门诊是北京朝阳医院于1996年设立,截止目前全国已有200余家医院建立了戒烟门诊。
那么,戒烟门诊如何用专业的手法来给人戒烟?
第一步,询问吸烟者的具体情况。
第二步,强烈建议吸烟者戒烟。
第三步,评估吸烟者的戒烟意愿。
第四步,帮助吸烟者戒烟。
第五步,安排随访。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