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行后路截骨矫形术气管及气管导管位置变化的临床观察

2021
03/02

+
分享
评论
古麻今醉
A-
A+


ORIGINAL ARTICLES

【论著】

本研究用纤维支气管镜(FOB)测量经后路椎弓根截骨术(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患者手术前后的门齿距气管隆突距离(LIC)和气管隆突距气管导管尖端距离(LCT)的变化,以探讨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行PSO术后气管及气管导管位置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记录86例AS行PSO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身高、颈椎活动度(CROM,在患者颈椎过伸和过屈位X线片上测量,C2椎体下缘连线与C7椎体下缘连线的夹角,屈曲时为α1,过伸时为α2,CROM=α2-α1)、全脊柱最大Cobb角(GK)以及颌眉角(CBVA,颌眉线与躯干垂线的夹角);分别在术前及术后于正中仰卧位下使用FOB通过气管导管测量患者的LIC和LCT。FOB插入气管导管,保持前端不弯曲,触及气管隆突时,FOB于气管导管与螺纹管接头处的距离为a,后退FOB至气管导管尖端位置时的距离为b,LCT=a-b;测量气管导管与螺纹管接头处距门齿的距离c,LIC=a-c。


 

2 结 果

     

2.1 患者手术前后相关临床资料比较

86例患者均完成PSO手术。与术前比较,86例患者术后身高明显增高,GK与CBVA明显降低(P<0.05)。术后CRO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手术前后LIC、LCT比较

与术前比较,86例患者术后LIC、LCT均增长(P<0.05,表2)。

 
 

3 讨 论

     

本研究分别测量了这类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的隆突距气管导管尖端的距离以及门齿距气管隆突距离的变化,观察PSO前后患者气管及气管导管位置变化的特点。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86例,均取得了良好的矫形效果,患者术后垂直身高平均增加了5.9 cm,GK和CBVA的矫正度平均为41.9°和19.6°,平视功能得到极大改善。


本研究显示,患者手术后LIC增加,其原因考虑与患者矢状面影像学数据的改变相关:① 气管是由软骨、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的弹性管状结构,有一定的延展性,患者截骨复位后头、颈背伸,上半身抬高,对气管也有一定程度的拉伸;② 矫形手术改善AS 伴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躯干屈曲的程度,患者矫形后GK减小,脊柱恢复正常的矢状面序列,身高增加,缓解了腹腔器官对于膈肌的压迫,胸廓扩展,胸腔容积增大致使气管隆突位置下移,气管拉长,进而引起气管导管尖端在气管中移位。气管导管一端固定于门齿,相对稳定,气管的延长必然导致LCT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测量的结果显示患者LCT增加大于LIC,即气管导管在气管内可能向声门方向移位,增加了气管导管脱出气管的风险。其可能原因考虑与患者手术前后颈椎的屈曲程度改变有关:矫形前后,患者的CROM虽无任何改变,但是CBVA皆有较明显的改善,即颈椎屈曲程度明显减小,使得门齿距声门的曲线距离延长,即气管导管位于口腔的长度增加,可能是气管导管向声门方向移位的原因之一。


本研究显示,AS患者行PSO后,气管导管向声门方向移位,无疑增加了术中气管导管脱落的风险。

综上所述,AS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患者行后路PSO可导致LIC及LCT增加,气管导管向声门方向移位,气管插管时可适当延长插管深度,以策安全,最好以FOB定位,位于气管隆突上方2 cm为宜。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截骨矫形术,导管,畸形,临床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