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走着走着下体突然掉下一块“肉”!女性高发的难言之隐,千万别忽视!

2021
03/02

+
分享
评论
温医一院
A-
A+

58岁的王阿姨  退休后
一直过着悠闲而惬意的生活
可是最近一年
这样的生活却彻底发生了改变
她得了一种 “可怕”的“怪病”
只要一劳累
就感觉有什么东西从身体下面掉出来
刚开始摸起来就一点点
晚上睡觉时还能自己缩回去
但是,后来掉出来却有“鸡蛋”那么大
这简直让她坐立难安,  心里既恐惧又尴尬
她究竟是怎么了?


今天,就为大家科普一下
产后女性的“难言之隐”
「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简单来说就是正常位置的子宫沿阴道下降,甚至脱出阴道口外。它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患病率约为30%,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子宫脱垂常合并有阴道前壁和(或)后壁膨出。由于阴道前后壁又与膀胱、直肠相邻,因此子宫脱垂的患者可能还会同时伴有大小便的异常。



  子宫脱垂有哪些表现?


轻度子宫脱垂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腹坠胀感,腰酸背痛,并感受到阴道内、外的脱出物,尤其是在劳累之后,当平卧休息时上述症状可自行好转。但严重的患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这时脱出物不但不能自行回纳,还会压迫膀胱或直肠,引起排便或排尿困难。


此外,长期暴露在外的宫颈容易发生黏膜表面增厚、角化或发生糜烂、溃疡,从而使患者出现白带异常、月经异常等症状。


 好好的子宫,怎么就脱垂了呢?


子宫需要依靠很多“支撑”才能在“肚子里”保持正常的位置。这个“支撑”主要由盆底肌肉群、筋膜、韧带等结构组成。这些结构形成一个复杂的盆底支持系统,犹如一个吊床,将女性的子宫、膀胱和直肠托起来,并保持它们正常的生理功能。一旦因为某些原因,这个“支撑”变薄弱,子宫就可能顺着阴道“掉”出来了。


 子宫脱垂的诱因 




 
1. 妊娠与分娩。 尤其是多胎、多产、生产巨大儿,或是产钳下困难的阴道分娩。盆腔筋膜、韧带和肌肉可能因过度牵拉而被削弱其支撑力量。
2. 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 这可能会影响盆底组织张力的恢复。
3. 营养不良和衰老。 引起盆底肌肉萎缩、盆腔内筋膜松弛,支持作用减弱。
4. 腹压增加: 慢性咳嗽、腹腔积液、长期便秘、肥胖、持续负重等。
5. 医源性原因: 盆腔手术时所造成的盆腔支持结构的缺损。

 


 如何预防子宫脱垂?



1. 尽量避免困难阴道助娩。
2. 产后应避免重体力劳动,适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
3. 适当进行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4. 适当休息,健康饮食,避免重体力劳动。
5. 避免长期站立或下蹲、屏气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6. 保持大小便通畅。
7. 及时治疗慢性气管炎等增加腹压的疾病。

 

 

 

 子宫脱垂了该怎么办?


0     1

  盆底肌锻炼 


首先,要去除可能引起或加重子宫脱垂的诱因,改变生活方式,避免重体力劳动,及时治疗便秘、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压的疾病。  轻度、症状不明显的脱垂可以先尝试盆底肌锻炼。

1

 
缩肛运动(kegel运动)


用力快速缩紧肛门,保持3-5秒,快速放松,维持5-10秒;再收缩、放松,如此反复;收缩保持时间逐渐延长至5-10秒,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每周3-5天。坐着、站着、躺着、走路、爬楼梯等不同姿势或场景下都可以进行。

2

 
物理疗法,即盆底康复

借助专业的设备如电刺激、生物反馈和磁刺激对盆底肌进行主动或被动性的训练。
  

以上治疗可辅以中药和针灸,有助于促进盆底肌张力恢复,缓解局部症状。

0     2

  子宫托 


用这个“子宫托”小工具,轻松告别“难言之隐”。子宫托是非手术治疗的第一选择。  对于中至重度子宫脱垂存在手术禁忌症或未达手术指征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不能手术患者,子宫托是唯一的、特异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子宫脱垂,盆底肌,女性,腹压,直肠,症状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