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视力迅速下降的基因突变的发生率比我们通常认为的更高,全世界约有五百万人患有先天性视网膜营养不良,这通常会在幼年时期就导致失明。
之前,这种先天性失明一直无药可医,直到2017年12月10日,FDA批准了Spark公司的AAV基因疗法,通过腺相关病毒(AAV)载体,将正确的RPE65基因递送到视网膜细胞,用于治疗先天性黑蒙症2型。这也标志着人类基因治疗时代的正式到来。
但迄今为止,基于AAV病毒载体的眼病基因治疗,都需要将病毒载体直接注射到视网膜下,这种技术只有在拥有高水平专家和设备的专科医院才能进行,并且这种注射方式存在损坏脆弱的视网膜组织的风险。该方法的另一个缺点是由于AAV病毒横向扩散能力较弱,每次注射只能靶向注射点附近的一小部分细胞。
因此,需要开发出更好的适用于眼病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可以通过微创给药就能更有效靶向视网膜感光细胞,以更安全更高效地治疗遗传性失明。
近日,德国慕尼黑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 EMBO Molecular Medicine 杂志发表了题为:Novel AAV capsids for intravitreal gene therapy of photoreceptor disorders 的研究论文。
研究团队开发了两种优化的新型腺相关病毒(AAV)载体——AAV2.GL和AAV2.NN,在小鼠、狗和猴子这三种动物模型眼睛中的实验显示,这两种新型AAV载体只需简单注射到眼睛的玻璃体内即可高效靶向视网膜感光细胞。同样也能高效转导人视网膜外植体培养的感光细胞。
https://www.embopress.org/doi/full/10.15252/emmm.202013392
撰文 | 王聪
编辑 | nagashi
排版 | 水成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