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突变抑制Eprenetapopt联合阿扎胞苷一线治疗MDS的III期临床未达主要终点。
12月28日,纳斯达克上市公司Aprea Therapeutics宣布旗下P53突变抑制Eprenetapopt联合阿扎胞苷一线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III期临床未达主要临床终点。
该III期临床试验共招募154例受试患者,全部患者以1:1比例随机分入实验组(给予阿扎胞苷+Eprenetapopt进行治疗)和对照组(阿扎胞苷单药治疗)。
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完全缓解率(CR)为33.3%(95%CI:23.1%-44.9%),而对照组为22.4%(95%CI:13.6%-33.4%),P=0.13。
虽然阿扎胞苷+Eprenetapopt比阿扎胞苷单药治疗完全缓解率高约50%,但因P值大于0.05,故该数据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即该项III期临床研究未达主要终点。
该消息使Aprea Therapeutics的股价瞬间崩盘,下跌78%,由前一日的25.09美元/股降至28日收盘的5.50美元/股。
p53蛋白于1979年在SV40致瘤动物血清的免疫沉淀实验中被鉴定到,但因最初鉴定的是其突变蛋白,故编码p53蛋白的基因早期被冤枉为原癌基因,直到1989年,才被证实野生型p53基因是抑癌基因。
后续研究发现,在所有恶性肿瘤中,50%以上会出现p53基因突变,比例远高于其它常见的基因突变。
p53基因突变后,由于其空间构象发生改变,失去了对细胞生长、凋亡和DNA 修复的调控作用,p53基因由抑癌基因转变为原癌基因。
Eprenetapopt是首个P53突变抑制剂,亦称APR-246,由Wiman等于20多年前发现,剑桥大学等研究人员于2020年11月发表文章揭示Eprenetapopt抗肿瘤作用机制。
APR-246在体内生成活性分子MQ,MQ可作用于突变p53蛋白恢复其野生构型,并且可通过结合谷胱甘肽(GSH)或抑制抗氧化酶来诱导氧化应激,进而诱导癌细胞凋亡,这是APR-246介导的癌细胞死亡的两种主要机制。
因P53基因在超过50%的肿瘤中表达,作为首个P53突变抑制剂,Eprenetapopt被寄予厚望。
美国临床试验中心网站(clinicaltrials.gov)登记Eprenetapopt在全球开展了12项临床研究,适应症包括髓系白血病、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等等。
Eprenetapot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适应症上已获FDA认定突破性疗法、孤儿药地位和快速通道资格,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适应症获FDA快速通道资格认定,欧洲药品管理局给予其治疗MDS、AML和卵巢癌的孤儿药地位。
然而,联合阿扎胞苷一线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III期临床是Eprenetapopt目前唯一进行的III期临床研究,本次III期临床失败无疑为Eprenetapopt未来开发埋上了一层阴影。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凯莱英,感谢关注、转发。欢迎媒体/机构转载,转载请注明来自“凯莱英药闻”。
参考资料
1.clinicaltrials.gov
2.https://www.globenewswire.com/news-release/2020/12/28/2150874/0/en/Aprea-Therapeutics-Announces-Results-of-Primary-Endpoint-from-Phase-3-Trial-of-Eprenetapopt-in-TP53-Mutant-Myelodysplastic-Syndromes-MDS.html
3.EMBO Mol Med . 2020 Dec 14;e10852.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