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静脉炎的预防

2021
02/26

+
分享
评论
护理人.
A-
A+

正确使用留置针可使患者在整个治疗时间感觉舒畅,如何控制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至关重要。


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可减少穿刺次数、减轻穿刺压力、提高工作效率、质量等优点,也是临床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但也在使用过程中,因引起一些并发症而被终止。

1.静脉炎的认识

1.1定义
由于物理、化学及感染等因素对血管内壁的刺激,而导致血管壁的炎症表现。
1.2分类
化学性、机械性、细菌性、血栓性、拔管后
1.3美国静脉协会(INS)静脉炎的分级
0级:没有症状;
1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
2级:输液部位疼痛,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有发红和(或)水肿,有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样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有发红和(或)水肿,有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样静脉大于2.5cm,有液体溢出。

2.静脉炎的相关因素

2.1个体因素
营养不良,自身免疫低,血管硬化,对穿刺造成的静脉壁伤的修复能力差,对机械,化学致局部炎症的抗感染能力下降,从而增加静脉 炎的发生。

2.2留置针型号
不同型号的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概率不同,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粗血管和型号细的留置针,以减少套管与血管壁的接触,从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2.3血管因素
静脉越细发生静脉炎的概率越高,主要是血管细,管腔也细,血流量少,便增加了留置针管与血管壁的摩擦,影响血管的自我修复。

2.4部位因素
脑外科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应避免在患侧穿刺。能扎上肢不选择扎下肢,能扎健肢不选择患侧,患侧更易发生静脉炎。

2.5输入药物的性质、液体量及速度
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强的药物是诱发静脉炎的主要因素(例:甘露醇、尼莫地平等)输液量过大或速度过快,会增加血管壁的侧压力。

2.6留置时间
临床观察发现,留置时间与静脉炎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关系,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

2.7留置针的穿刺技术
操作技术不规范,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一根血管反复穿刺,使血管壁受到机械性刺激。

2.8留置针的冲封管技术
根据患者情况,套管长度,选择适量封管液量,根据年龄、疾病及药物性质采取不同的封管液封管。凝血障碍着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封管;血液呈高凝状态着,应选用稀释后肝素液封管;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再行肝素钠盐水脉冲式封管。有效的冲封管可延长留置针的使用寿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留置针致静脉炎的预防

3.1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为主,增加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及局部炎症的抵抗能力。

3.2合理选用留置针型号
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小型留置针,以减少对血管壁机械性损伤。

3.3合理选择静脉
选用粗、直、弹性好且远离关节活动部位。

3.4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速度
根据药物的性质合理安排输液顺序,调节输液速度,先输注高渗、刺激性强的药物,后输注低渗、刺激性小的药物。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以减少药物在局部血管内的滞留。

3.5严格掌握留置针留置时间

3.6规范操作,提高穿刺技术

3.7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
根据年龄、使用药物,选择合适的冲封管液。

3.8提高患者自护意识
留置针使用期间,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告知患者避免穿刺的肢体过度活动,置换期间禁止提重物等。

综上所述,正确使用留置针可使患者在整个治疗时间感觉舒畅,如何控制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至关重要。因此,护理人员应掌握留置针的有效应用,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早发现,早评估,早预防,早治疗。

作者: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外科 段佳佳(本文为专业稿件仅代表供稿作者个人观点,仅供业内人士学习讨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静脉炎,血管壁,留置,预防,药物,输液,穿刺,因素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