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年度目标”,释放了哪些信号?
记者:王营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2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以下简称《年度目标》)。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也是国家首次以目标的形式,提出了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的年度“规划”。未来,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将按年度发布。
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
目标一 提高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率
目标二 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
目标三 提高肿瘤治疗前临床 TNM 分期评估率
目标四 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目标五 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
目标六 提高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
目标七 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
目标八 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
目标九 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
目标十 降低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
针对《年度目标》下发释放了哪些信号?为何会首选这10项目标?这10项目标对县域医院来说可操作性和实施难度如何等一系列问题,《健康县域传媒》记者采访了新里程医院集团首席医疗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院管理品质分会理事王爱亮。
Q1、健康县域传媒: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年度目标”,释放了哪些信号?
王爱亮:我国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日益成熟,我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是对我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提出进一步要求,意义非凡。总起来讲是“指方向,划重点,教方法,建机制,育文化,重提升。”主要体现以下四点:
一是指引方向、聚焦问题。国家集全力聚焦医疗质量安全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点进行改进,促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二是优化机制,提高效率。打破传统部门与学科的壁垒,集中优势力量、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加强工作交流,提高效率和水平。
三是营造氛围,培育文化。注重引导医疗质量安全理念的提升,营造人人关注、人人知晓、人人实践的医疗质量安全文化。
四是结果导向,重在提升。十项目标的出台凸显了国家以结果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的态度。
Q2、健康县域传媒:首次质量安全改进强调的这10项目标主要依据有哪些?
王爱亮:一是基于国家政策要求。
1.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关于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卫医发〔2018〕29号文件指出;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卫生健康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
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实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这10项目标是对三个转变和三个提高的践行;
4.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文件要求:医院发展的目标导向,倡导公益性、促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体现;
5.《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版)》中第二部分:医疗服务能力与医院质量安全指标的第2章第二条内容即为国家医疗质量安全目标改进情况,这项工作直接影响医院的等级评审。
二是通过我国现状评估分析,根据连续5年的医疗质量大数据分析,聚焦医疗质量安全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点。
1.首先是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如心脑血管和肿瘤性疾病等;如目标1、2、3。
2.与医保支付密切相关的病案首页质量问题:如目标6。
3.医院获得性事件等影响患者安全的重大问题:如目标5、7、9、10
4.规范诊疗行为、合理用药领域比较突出的问题;如目标4和目标8。
三是国际先进方法的借鉴引用。目标管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现代管理方法,也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医疗卫生领域管理的通用方法。
Q3、针对这10项目标的改进,文件提出了核心策略。对于县域医院来说,具体实施起来的难度和可操作性如何?
王爱亮:10项目标可操作性很强。在《年度目标》出台的同时,国家配套发布了《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说明》,给出了每项目标改进的核心策略,提供了目标改进的具体方法和路径,确保了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1.指明改进的方向,重点突出;
2.目标明确:有明确的目标简述;
3.核心策略指导具体实施:成立团队、明确职责,制定标准、建立机制、持续改进;
4.贴近临床实际;
5.以问题为导向,运用质量管理工具,科学提升。
以“提高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率”为例,可操作性方面,目标简述明确了改善的意义,重点突出;核心策略中明确了协作团队、需要制定的急救方案、标准化操作流程以及应急预案,需要建立培训、监测、数据收集、分析、验证、评价反馈以及激励机制等,对临床有非常大的指导性。
对县域医院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1.需要跨部门合作,无缝隙衔接流程建立相当重要;
2.对信息化支持要求比较高,包括自主开发的个案管理系统、各时间节点自动化数据采集等;
3.改进工作的调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包括对患者全周期的健康管理和建立健康教育体系。
Q4、健康县域传媒:能否结合这10项目标谈谈贵院的情况如何?下一步如何提升改善?
王爱亮:这10项目标中有明确目标值的。比如第一个指标,同时也是胸痛中心的认证指标:要求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在12小时以内的STEMI患者实施再灌注救治的比例>75%。2020年我院该指标为80%,同比2019年提高了9%,但是距离先进医院还有差距。
针对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分6步进行改善和提升:一是成立项目组;二是制定实施方案;三是明确职责;四是制定标准;五是组织实施;六是经验推广。
对于无明确目标值的目标,我院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将该指标设定为优先级指标,成立项目组,通过数据收集对我院进行现状评估、分析并查找问题、设定目标值、以问题为导向,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改善和提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