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导致的脑干出血怎么办?
脑干包括桥脑、中脑、延髓三个主要部分,其素有“生命禁区”之称,一般出血10ml以上,死亡率就接近百分百了,国内外通过手术治愈脑干出血的案例并不多。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破裂,是导致脑干出血的一个可能因素。与其说它是一种长在人体大脑中枢核心的脑干部位的畸形血管团,不如说它是一颗脑内的“不定时炸弹”,不管是血压升高、遇到外力、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包括诊断明确并已经出现过一次以上出血的,患者即便在安静状态,甚至在睡眠状态,均可出现致命的脑干出血。这种出血有时可以重复第二、三次,且可能每次情况比之前更糟。
脑干出血怎么破?如何拯救一个个因脑血管畸形随时破裂而可能垂危的生命?下面这位女士脑干出血2次后,经手术全切而获治愈效果
36岁女士,脑干出血2次后出现左侧感觉减退、双侧三叉神经区域感觉障碍、走路不稳等症状,谁也不知道下一次出血是什么时候,会不会有生命危险。术前影像(图A和B)显示脑内巨大海绵状血管瘤,脑纤维束被压迫并明显扭曲。手术全切后,没有发现残留的海绵状血管瘤(图C),移位的脑纤维束几乎完全恢复到自然位置(图D),与手术前相比,病人认为术后的健康状况“非常好”,无任何神经功能损伤,生活恢复如常。
该案例及影像来自INC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德国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的手术报告案例
由于脑干内的颅神经核和纤维束密度高,即使少量出血也可能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以上案例中,患者因脑干出血而引发相关症状。
德国巴特朗菲教授曾在其《Quality of Life After Brainstem Cavernoma Surgery in 71 Patients》论文中指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手术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有症状的患者,外科治疗的作用不仅是改善神经系统症状,还在于保持患者的生活质量(QoL)。手术全切除可达到根治效果,最大程度的保功能又要尽可能全切除肿瘤是手术努力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全切除肿瘤和功能保护非常重要。
生活质量改善,精神成分汇总(MCS)。对于预期的患者组(n = 24),术前和术后MCS评分之间通过线连接:MCS恶化(红色),MCS变化在5分以内(蓝色),MCS改善(绿色)。MCS改善在统计学上具有显着意义,P = .015(Wilcoxon符号)
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KPS)的改进。对于所有患者组(N = 71),术前和术后KPS评分之间通过线连接:KPS恶化(红色),KPS不变(蓝色),KPS改善(绿色)。为了获得更好的可见性,代表个人的线条被小的抖动所抵消。KPS下降7分的10点和1分的20点。44名患者的KPS上升了40分。P = .001(Wilcoxon符号)时,KPS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
该论文通过评估71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来记录手术在多数患者群体中的有益效果,这些病例均为1996年至2007年接受直接手术切除的所有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所有手术均由德国巴特朗菲教授完成,其中82%以上的患者认为手术的效果是极其有益的。一系列的结果支持这样一个观点: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通常会带来良好的临床结果以及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
什么情况下要做手术?
巴特朗菲教授有着20多年300多台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量,其中基于231例手术研究结果,他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适应症总结如下:
1、临床症状严重提示有手术指征;2、偶然发现的(静态的,无临床表现,无出血)海绵状血管瘤暂时不需要手术治疗;3、在进展恶化快的病人中,紧急手术切除肿瘤是有益的;4、有很多手术入路是可以选择的,但最短到达肿瘤的手术路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手术入路选择;5、有过出血和存在神经系统问题或严重症状的病人,可能是第二次出血,也可能是第三次出血,都应该接受手术。
后记:由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引起的脑干出血尽管非常凶险,随时有致命危险,但当出现症状以及符合上述手术指征时,应以尽早手术全切为宜,尽可能地争取治愈机会。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