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大年初四,门诊来了一位李大爷,肚子憋胀,想大便,大便不痛快,想打嗝,打不出来,很难受。观其舌苔,舌淡红,苔白腻。经了解,大爷吃了大量的生冷水果,导致脾胃升降失常。中医诊断为腹胀,给与清化湿浊,调理脾胃升降的中医治法,选方半夏泻心汤加减,服用4剂而愈。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腹胀是脾胃病的常见症状,绝大多数见于功能性胃肠病。常见的病因有:寒邪侵犯脾胃,饮食伤及脾胃,情志不畅,体虚久病。调理脾胃功能的关键在于:心情舒畅,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过节期间,大鱼大肉,暴饮暴食,摄入各种油腻、冷、酸、辣等食品过多,不光是体重增加,而且肠胃负担加重,致使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胃部疼痛、腹胀不适、食欲不好、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那么,节后如何调理胃肠功能?
1、注意保暖
要注意胃部保暖,吃过多冷饮和凉菜,会导致胃肠蠕动加快,出现疼痛和腹泻。特别是脾胃虚寒虚寒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不吃过酸、过冷等刺激强烈的食物,可喝些生姜茶保养脾胃。
2、规律饮食
要注意饮食有节,节后要调整三餐时间,三餐都定时吃,饮食要清淡,少吃肉类食物和使肠胃胀气、排气增多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同时要减少辣椒的摄入;吃饭时细嚼慢咽。
最好能喝点粥,如山药粥、小米粥等滋养肠胃,也可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山楂、蜂蜜等食物。
切记一点,不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不仅会引起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而且还会增加心脏病急性发作的风险。
3、稳定情绪
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平心静气,积极向上,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刺激。可参与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增加愉快生活的体验。
4、加强锻炼
可以每天早晚在空腹时按摩腹部,提高胃动力和机体的免疫能力,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双手互相交叠,以肚脐为中心作环形按摩,力度缓慢柔和。
还可以积极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如快走、慢跑、做操、打球、八段锦等,有助于调养脾胃、促进胃肠道蠕动。
5、穴位保健
针灸、艾灸或按摩温补脾阳的穴位,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起到养胃的功效。中医针灸对于腹胀疗效不错,尤其对一些属于经络敏感性患者疗效很好。常见的穴位可选用:中脘、内关、足三里。具体穴位如图:
找到穴位,按压2-3分钟,按之则热气生,热气生则痛胀止。为保持疗效,可在按压的基础上加上拍打搓揉的手法。
如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等症状不缓解,就要求助于医生,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或其他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