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鼓足冲天牛劲的同时,也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做好防控,远离癌症。
“我不是爱熬夜,我只是舍不得睡啊。”在这个自嘲的背后,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熬夜”就成了年轻人的“标配”。996、007、715等工作模式,更是让年轻人的熬夜成了新常态。
据《2019年中国熬夜晚睡年轻人白皮书》显示,2018年,年轻人(15-35岁)中,近33.7%的人群通常在23:00-24:00入睡,而23.7%的人凌晨才进入梦乡或作息长期不规律。
殊不知,长期的昼夜不分,除了扰乱人体的生物钟节律,更为癌细胞的增殖提供了“加速度”。
昼夜节律紊乱,肿瘤加倍生长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调节着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人体的主要生物钟位于大脑中,受外界光线的调控,并发送信号以同步遍布全身的外围时钟。
当人体对白天和黑夜的感知,由于不规则的明暗间隔而变得混乱时,体内的时钟和环境就会紊乱,这可能会在细胞水平上产生微妙而显著的后果,这在癌症患者中表现得更加突出。
2020年10月14日,一项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杂志的最新研究显示,昼夜节律紊乱会改变肿瘤细胞周围的微环境,使其对肿瘤的生长更有利,也阻碍了人体的自然免疫防御。
该文章封面
来自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和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先在非转移性黑素瘤小鼠模型中,探究昼夜节律中断对肿瘤生长速率的影响;然后验证光照时间的改变是否会影响肿瘤血管的形成。
研究人员对两组注射了黑色素瘤细胞的小鼠进行了研究。第一组处于正常的昼夜节律,即每天12个小时光明、12个小时黑暗;第二组模拟慢性时差,明暗暴露每两天偏移6小时,效果相当于每周在21个时区漫游。
一个月后,观察发现,慢性时差组小鼠的肿瘤大约是对照组的3倍,增长幅度达200%。
慢性时差时间表下肿瘤生长和动物存活的特征
接着,通过检测肿瘤周围微环境,以及产生免疫细胞的脾脏和肝脏的样本,研究人员发现两组小鼠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反应方式截然不同。例如,慢性时差组的巨噬细胞等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水平出现反转,更倾向于促使肿瘤生长。
同样,其他免疫细胞和分子(包括细胞因子)的节律也被破坏。即使肿瘤没有扩散到附近器官、肝脏或脾脏中,这两个器官的免疫系统昼夜节律变化都受到了抑制。这意味着,肿瘤将更容易发生转移和进展。
研究人员解释,机体需要免疫细胞和免疫体液因子的最佳节律来抑制肿瘤的快速生长。但当昼夜节律被长期破坏时,这些节律会受损、倒置或完全消失,这使得肿瘤能够自行设定快速、无限制的增殖速度。
虽然这个研究是在动物中进行,但足以证明昼夜节律时长对癌细胞增殖转移的促进作用。一半以上的年轻人长期熬夜,而熬夜通常又伴随着高脂高糖饮食、三餐不规律、肥胖等,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些又都是癌症的诱发因素。
40年间,青年人群癌症发病率增加30%
2020年10月1日,一项发表于JAMA杂志的研究介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通过回顾性监测,研究了1973-2015年间50多万癌症病例数据,结果显示,近40年来,青少年和青年人群(15-39岁年龄段)的癌症发病率增加了30%。
该文章封面
以往,青年人群被是普遍认为是不易发生癌症的群体。直到2006年,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的主导下,青年人群癌症发病率和预后首次被详细调查。结果发现,癌症是青年人群死亡的首要病因。而且,青年人群癌症的生物学行为较为独特,与儿童以及40岁以上人群有着较大的差别,病情较凶险,预后较差。
为了明确青年人群的癌症发病趋势,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NCI收集的1973-2015年的近50万例青年病例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发现,青年人癌症的发病率从每57例/10万人增加到74例/10万人,增幅近30%。
❖ 在所有恶性癌症中,以肾癌增加率最高,其次是甲状腺癌和大肠癌,生殖细胞和滋养细胞肿瘤、黑色素瘤等也在明显增加。
❖ 男性中最常见的癌症类型是睾丸癌、黑色素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 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类型是乳腺癌、甲状腺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
研究人员分析,造成青年人群癌症发病率增加的主要是环境因素、饮食和肥胖。这一结论得到了美国癌症协会(ACSO)证实:对青年人群癌症发病率增加原因尚不清楚,但是环境和饮食因素、身体肥胖,包括遗传因素等可能叠加诱发作用。
美国如此,国内亦然。通过IHME监测国内癌症患者数据显示,中国的癌症呈现出“老龄化”的同时,也在“年轻化”。
1990年到2017年,中国老年癌症患者比例在不断增加,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呈现出“老龄化”特点。
同时,多种癌症类型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在持续提高,15-49岁人群的患癌比例也从0.35%增加到0.89%,5岁以下儿童患病率更是直接提高了2个百分点,成为各年龄段中增长比例最高的。
年轻人是家庭和社会的支柱和希望,一旦不幸被癌症盯上,对于个人和家庭,无疑于灭顶之灾,也会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然而,癌症也并非是无法避免和无药可救。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国家卫健委指出,我们可以通过三级预防来进行癌症的防控: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损害;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级预防是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2021年,在鼓足冲天牛劲的同时,也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做好防控,远离癌症。
参考资料:
1.2019-02-12艾瑞咨询《2019年中国熬夜晚睡年轻人白皮书》
2.2020-10-15转化医学网《【Science子刊】还在熬夜吗?科学家发现昼夜节律紊乱,将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加快癌细胞增殖!》
3.2020-10-17Bio生物世界《Science子刊:别再颠倒作息了!昼夜节律紊乱会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加速癌症进展》
4.2020-12-22学术头条《40年来,青年“打工人”癌症风险增加了30% | JAMA最新研究》
5. 2021-02-18新京报《癌症,年轻化了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