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是癌症的信号灯?不切除癌变风险高?医生:这4种需尽早切除

2021
02/24

+
分享
评论
健康周谈
A-
A+

切除息肉也并非是绝对的一劳永逸,因为息肉具有复发的特点。所以,患者在手术过后,也需按照医生建议,定期进行复查。


  息肉,顾名思义,它就是人体正常结构和组织上,赘生出的“新生物”。它可出现在任何一个空腔器官、有黏膜分布的区域,上到鼻腔、声带、下至消化道、宫颈,都可能生长出息肉!

  很多人对“赘生物”都有错误的解读和认知,特别是当今癌症高发,它的死亡率、治疗巨额花费等都加重了人对其的恐惧性。

  而由于癌症也是体内生长出多余的肉”,所以在检查出息肉之后,很多人会自然的将其和癌联系在一起,认为它就是癌症的前身!

  

  事实上,息肉本身的确是肿瘤的一种,但它与癌的性质却完全不同,息肉就是典型的“良性肿瘤”,其本身既不会形成浸润和转移,也不会对身体造成致命性打击,特别是增生、炎症、胆固醇息肉,基本都不会发生恶变,大家完全可放宽心态!

  不过,在息肉类型中,也有一部分具有恶变的倾向。特别是以下四类息肉,一旦发现就需尽早切除:

  

  1、直径过大

  根据临床掌握的资料表明,如果息肉的直径低于1cm以下,那其癌变率相当之低,仅仅只有1~3%左右。但是,若息肉的直径突破了1cm、甚至是达到了2cm左右时,那癌变率就会增长到20%左右。

  而如果息肉直径已经达到了2cm以上,那癌变率就达到了50%左右。这也就是说,直径越大的息肉、癌变率也就会越高

  而且,即使息肉没有发生癌变,受直径大的影响,患者也容易出现空腔器官梗阻,比如胆囊息肉、肠道息肉等

  

  2、腺瘤息肉

  如上文中所说,息肉本身分为多个病理类型,但是用最简单的方式划分,它可笼统的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非腺瘤和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是所有息肉类型中,癌变率最高的存在,临床上有近95%的大肠癌患者,都是从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的。

  通常情况下,腺瘤中绒毛状成分越多的类型,就越容易发生癌变,所以最危险的就是绒毛状腺瘤。只要是确诊为腺瘤性息肉,无论其体积大小,都需要及时切除;

  

  3、多发性息肉

  这种情况多出现于患者的肠道之内,根据临床研究显示,单个、两个的息肉癌变率相对较低,但相反的息肉数量越多,癌变的可能性也就会越大

  除此外,多发性息肉源源不断吸收患者体内储存的营养成分,持续增长还会造成器官梗阻、压迫,因此就算是没有发生癌变,患者也容易出现其他不适症状;

  

  4、遗传性息肉

  在临床上有一种息肉被称为“家族遗传型腺瘤息肉病”,这是一种典型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容易出现在患者的肠道内。

  如果后代有这种基因,那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就有可能会病发,大肠内可出现多个、甚至是上百个息肉。若不及时发现、干预治疗,那后期癌变的几率基本就等于100%!

  

  除了以上几类息肉之外,其他息肉生长的部位让人产生不适、又或者是身体出现了其他症状表现,严重影响到了日常生活,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癌变,患者也需听从医生建议及时切除。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切除息肉也并非是绝对的一劳永逸,因为息肉具有复发的特点。所以,患者在手术过后,也需按照医生建议,定期进行复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腺瘤性息肉,多发性息肉,癌变率,切除,癌变,临床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