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指南,这10个肠癌预防重要提醒不可不知

2021-02-22   TOMO放疗中心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据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2020年,全世界有超过193万人被新确诊为直结肠癌,同时有超过93万人死于结直肠癌,相当于每10个新确诊病例和每11个癌症死亡病例中,就有1例是结直肠癌

在中国,2020年有超过55万人新患结直肠癌,同时有超过28万人死于结直肠癌,不到8位新确诊患者中和每10个癌症死亡病人中,就有1位结直肠癌患者


2020年,结合直肠癌成为中国第二最常见癌症

据“中国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项目的最新数据,我国83%的结直肠癌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处于中晚期,其中44%的患者已经出现了肝、肺等部位的转移。

结直肠癌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及家庭负担。2021年1月15日,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的《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发布。


一般人群和高风险人群的不同建议

《指南》对于结直肠癌的筛查,主要给出以下推荐意见:


1. 一般风险人群

不具有以下风险因素者,可被定义为“一般风险人群”:

⑴ 一级亲属具有结直肠癌病史(包括非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和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

⑵ 本人具有结直肠癌病史;

⑶ 本人具有肠道腺瘤病史;

⑷ 本人患有8~10 年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

⑸ 本人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2. 散发性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散发性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应综合个体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基本信息, 结直肠癌家族史、肠息肉等疾病史以及吸烟、饮酒等多种危险因素来进行综合判定。

为提高风险预测效能,可结合粪便潜血试验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并结合适用人群实际情况,考虑纳入风险等级较高的其他因素,以最终确定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判定标准。


3. 遗传性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遗传性结直肠癌包括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

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包括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和家族性结直肠癌X 型林奇样综合征。

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MUTYH 基因相关息肉病、遗传性色素沉着消化道息肉病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幼年性息肉综合征、锯齿状息肉病综合征等。


4. 一般人群筛查起止年龄

一般人群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

评估为中低风险的人群在50~75岁接受结直肠癌筛查。

评估结果为高风险的人群在40~75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筛查。

如1个及以上一级亲属罹患结直肠癌,推荐接受结直肠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或比一级亲属中最年轻患者提前10岁。


5. 遗传性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查起止年龄

⑴ MLH1/MSH2突变引起的林奇综合征的高危人群,接受结肠镜筛查的起始年龄为20~25岁,或比家族中最年轻患者发病年龄提前2~5年。

⑵ MSH6/PMS2突变引起的林奇综合征的高危人群,接受结肠镜筛查的起始年龄为30~35岁,或比家族中最年轻患者发病年龄提前2~5年。

⑶ 家族性结直肠癌X型林奇样综合征的高危人群,接受结肠镜筛查的起始年龄比家族中最年轻患者发病年龄前5~10年。

⑷ 典型FAP家系中的高危人群,从10~11岁开始接受结肠镜筛查,每1~2年做1次结肠镜,并且持续终生。

⑸ 轻型FAP家系的高危人群应从18~20岁开始,每2年做1次结肠镜,并且持续终生。

⑹ MUTYH基因相关息肉病的高危人群,接受结肠镜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或比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诊断年龄提前10岁。

⑺ 遗传性色素沉着消化道息肉病综合征(Peutz-Jeghers 综合征)的高危人群,从18~20岁开始接受结肠镜筛查。

⑻ 幼年性息肉综合征的高危人群,从15岁开始接受结肠镜筛查。

⑼ 锯齿状息肉病综合征的高危人群,接受结肠镜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或比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诊断年龄提前10岁。


6. 结直肠癌筛查和早期诊断工具

⑴ 结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

⑵ 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FIT)适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其对结直肠癌诊断灵敏度较高,但对癌前病变灵敏度有限。

⑶ 乙状结肠镜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其对远端结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

⑷ 结肠CT成像技术在特定条件下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对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筛检能力。

⑸ 多靶点粪便FIT-DNA 检测在特定条件下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其对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筛检能力。

做好早期筛查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内容,而做好日常防护则是降低患癌风险的有力保障。

10个重要提醒,降低患癌风险

根据该版《指南》的建议,《健康时报》结合多位专家意见,提出了以下10个重要提醒:

1. 防肠癌要减肥,别挺个“啤酒肚”

《指南》提到,肥胖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根据2018年WCRF/AICR报告,体质指数(BMI)每增加5 kg/m2,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5%;腰围每增加10 cm,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2%。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符涛2017年曾谈到,腰腹部堆积的脂肪会引起机体的慢性炎症反应,而慢性炎症状态可诱发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2. 家中有人患肠癌,其他人肠癌风险更高

《指南》提到,结直肠癌家族史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而通过对涉及928万人的Meta分析发现,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人群,其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76倍。

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邓文英2020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也谈到,20%~30%的大肠癌患者有各类癌症的家族史。如果家中老人患了肠癌,并不是说孩子就一定也会得癌,但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下,较其他人群更加容易患癌。

3.预防肠癌,要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

《指南》提到,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2018年WCRF/AICR报告指出,加工肉类每日摄入量每增加50克,红肉每日摄入量每增加100克,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6%和12%。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马方2016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提醒,大量的研究均发现,红肉(以及加工肉)会增加癌症的发病几率,白肉则暂时没有被发现这种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适当多吃白肉,少吃红肉和加工肉。推荐每周吃白肉2~4次,但不超过5次;每次50g~100g,不要超过100g。

4. 糖尿病人群比普通人更容易患肠癌

《指南》提到,糖尿病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一项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风险分别是健康人群的1.38倍和1.20倍。

北京天坛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方红娟2019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是癌症的高发人群,可能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数体型肥胖,生活方式不好,喜欢吃高糖高脂食物,久坐不运动,可能会导致胃肠道肿瘤高发。

5. 吸烟的人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高得多

《指南》提到,吸烟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烟草影响下的身体》中就提到,使用烟草已知会导致十种以上的癌症,吸烟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得多。

6. 每日饮酒量增10克,肠癌风险增7%

《指南》提到,大量饮酒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2018年WCRF/AICR报告纳入了10项研究,发现日饮酒量每增加10克,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7%。

酒不能喝,就别喝!毕竟安全饮酒剂量其实是零。 

7. 防肠癌,要适量补充膳食纤维、全谷物

《指南》提到,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的摄入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

其中谈到了不少研究数据,比如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每增加10克,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9%;全谷物每日摄入量每增加90克,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17%;乳制品摄入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负相关等。

膳食纤维是我们的消化道“小卫士”,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道垃圾的沉积,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概率。另外,纤维经细菌发酵所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也可能对结直肠有保护作用。

果蔬、全谷物、粗粮等都是膳食纤维的好来源。

8. 天天长时间久坐的人会增加肠癌风险

《指南》提到,合理的体育锻炼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

毕竟,长期久坐会导致血流循环不通畅,影响肠道蠕动和代谢,也增加了粪便中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时间。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中医师王元钊在2017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建议,要尽量保持每周3次30分钟以上运动。运动可以显著降低肠癌危险,可以使容易癌变的肠道息肉减少1/3。经常锻炼的人罹患肠道息肉的几率降低16%,发生较大息肉或癌变息肉的危险降低30%。

9. 建议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

《指南》提到,中国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自40岁开始上升,并在50岁起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考虑到我国实际国情,建议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对于评估结果为高风险人群建议在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筛查;对于评估为中低风险人群建议在5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筛查。

当然,对于家里有直系亲属曾患过结直肠癌的人群,如果肠镜检查没有发现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癌前病变,以后每3到5年重复一次肠镜检查即可,并不需要每年体检时都做肠镜检查。

10. 如果患有炎症性肠病,一定要引起重视

《指南》提到,炎症性肠病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文章参考资料:

1.2020-12-16 e药环球《权威报告丨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1930万,肺癌不再是最常见癌症!》

2.2020-10-07 新华视点公众号《这种癌,八成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

3.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制定专家组.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J]. 中国肿瘤, 2021, 30(1):1-28.

4.2021-01-28医脉通消化科《2020年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发布!|指南共识》

5.2021-02-19健康时报《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肠癌指南:这10个重要提醒一定要看一看!》


危险因素,结肠镜,预防,筛查,癌症,年龄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