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病症32】颅脑损伤影像学检查方法

2021
02/22

+
分享
评论
贺世明
A-
A+

颅脑损伤影像学检查方法

请问颅脑损伤后可做哪些影像学检查?

  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除了根据病人的致伤机制和临床征象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各种有关的辅助检查。应正确利用辅助诊断手段,既不过分依赖仪器设备,也不偏颇临床判断。     

首先,应从病情考虑决定辅助检查的取舍,有时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就诊时已处于濒危状态,急需抢救,在这种情况下救命第一,不可稍有迟疑,应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甚至将病人直接送人手术室抢救,决不能为例行检查而延误时机。根据组重型头部伤的死亡分析,因颅内血肿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病例竟达23%。     

其次,应从设备条件考虑,虽然先进检查仪器可以简洁、准确地显示颅内损伤情况,如CT和MRI,但目前这些设备尚未普及,不可为了做特殊检查而将病人转来转去,花费时间,延误病情。     

对急性颅脑损伤来说,原则上应以就地治疗为宜,即使伤情允许也要权衡利弊,认真考虑,因为有时貌似稳定的病人很可能在途中突然恶化,以致进退两难。特别是小儿或老年病人更应慎重。有人统计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直接入院者死亡率29.8%,转送入院者死亡率达35. 6%,显然与时间拖延致伤情恶化有关。因此,依靠临床征象和普通设备进行诊断和治疗,依然是值得提倡的。    

 其三,应按定顺序检查颅脑外伤病人, 如果伤情允许, 即应由简到繁顺序做常规检查,比如,X线头颅摄片能较好地显示着力部位、颅骨骨折、有无陷人或异物,应首先考虑;小型超声波简易迅速,也可以作为早期检查定位的手段;如果病情危急,必要时可根据临床表现和A超定位,直接行钻孔探查。常用的CT扫描检查,对有持续意识障碍,或清醒后再昏迷者,则有一目了然的优越性,而且有条件时可做动态观察; MRI仅在颅内有血管性损害或实质性病变属CT等密度时,才能发挥其特殊的性能,对急性颅脑外伤病人来说并非首选,   脑血管造影检查,系缺乏先进设备时经常采用的检查方法: B型超波检查,为术中用以异物定位或囊性病变的穿刺导向,颅内压监护,多用于病情重,颅压高,无定位病状的病人,至于脑电图、脑电地形图、诱发电位、放射性核素检查及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等,则为颅脑损伤后期有并发症和后遗症时,需要选用的辅助检查项目。    

 其四,应根据病变性质选择辅助检查,如果需要了解颅骨骨折的情况,颅内异物的形态、大小和数目,有无生理性或病理性钙化,颅骨缺损的形状、大小以及颅颈损伤,均须依靠X线平片;对脑挫裂伤、各类颅内血肿、脑室内出血、脑水肿、脑梗死、异物定位、弥漫性肿胀及轴索损伤等应采用CT扫描检查;对CT等密度的血肿、脑血管病,位于颅顶、颅底、颅后窝的病变或需要在冠状和矢状剖面上显示的病损以及脊髓的损害均以MRI检查为佳;对脑血管性损伤,如动脉瘤、动静脉痿应首推脑血管造影;对脑脊液漏、脑积水和脑缺血则常考虑核素显影检查。  

人类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称之为中枢神经系统)、颅神经与脊神经(称之为周围神经系统)、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称之为植物神经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它是人体的最高级器官,主宰着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在我们日常诊疗工作中,每天都要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处理各种各样的病症,并回答与其疾病相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的常见问题按疾病的类别进行归纳整理,旨在为广大神经系统患者的寻医问药提供指导和帮助!

——《神经系统病症300问》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神经系统,影像学,颅脑,检查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