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颅内的不定时炸弹!人到中年,专家建议这个筛查必须要做

2021
02/20

+
分享
评论
上海市东方医院
A-
A+

颅内动脉瘤

在医学界有“不定时炸弹”之称

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脑血管疾病


“不定时”意味着发病时间不确切,即使睡眠中也可能破裂出血,“炸弹”意味着其破坏性强,对患者神经功能损害重,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在没有破裂的情况下,患者和常人没有区别。可一旦破裂,患者的生存率很低,即使患者生存下来,也会伴随着很多的后遗症,对日常生活还是会有很多影响。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元凶,占到其全部病因的75%左右。

 


颅内动脉瘤贵在预防

要在此“炸弹”炸裂之前将其“排除”

才可以减少动脉瘤破裂出血诱发的

神经功能障碍或生命危险



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说起脑出血大家并不陌生,多见于老年患者,和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都有关系;但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一种特殊的颅内出血,且更加青睐于中青年患者,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并非肿瘤,而是因颅内血管壁发育不全而引起血管壁上的局部膨隆,就像一个小包,鼓出来这部分血管壁较薄,随着年龄的增加,小包会越变越大,形成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未破裂时,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不适,少数患者出现头痛、眼睑下垂等症状;在一些诱因下(比如:劳累、熬夜、酗酒、便秘、情绪激动等)就可能破裂出血,此时患者会剧烈头痛,向颈肩腰背和下肢延伸,并伴有恶心、呕吐、全身出冷汗,脖子僵直等,轻者可能短暂神志模糊,重者昏迷逐渐加深,部分患者危及生命;破裂出血的患者其中约有1/3患者来不及就医直接猝死,再次出血病死率则达60%~80%,幸存者亦多有残疾。


 

医生,请问颅内动脉瘤常规体检能筛出来吗?

目前的常规体检项目,更多的是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查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体检、血压、心电图、心脏超声、血常规、血脂、血糖、凝血、颈部血管超声;更加深度内容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头颅CT/MR平扫。但这些常规体检,对于发现头部病变,尤其是颅内动脉瘤,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建议大家在常规体检的基础上,可以预约头颅CTA或头颅MRA,不打针,不吃药,不麻烦。大部分动脉瘤就可以被提早发现。

 
 


颅内动脉瘤如何治疗?

针对不同部位和形态的动脉瘤,我们会选择不同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其中包括开颅夹闭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开颅夹闭术是将头皮、颅骨打开后,显微镜下找到动脉瘤所在位置,将动脉瘤使用特殊的动脉瘤夹夹闭。这种手术创伤较大,也有损伤神经的可能性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是利用股动脉穿刺,通过纤细的微导管将柔软的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囊内并将其严密填塞,使得瘤囊内血流消失,从而消除再次破裂出血的风险。此项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创伤较小,只在大腿根部有一个约2mm的伤口,且患者术后恢复快,无需剃发,易被患者接受。

 



如何预防颅内动脉瘤发生和破裂?

目前知道的可能的动脉瘤发生发展相关因素包括:

先天发育不全、血流冲击、感染、动脉硬化以及外伤。先天发育不全和血流冲击这两个因素我们没有办法控制,但是后三者的预防,我们还是可以做到的。


 

 

1. 控制感染的发生,身体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感染性疾病对血管的损害;

2. 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改变现有的不良生活习惯,比如吸烟、嗜酒、高脂饮食、熬夜以及缺乏运动等等;

3. 保护自己,避免遭受重大外伤,尤其是头颅外伤。


 

 

同时还要减少一些导致动脉瘤破裂的诱因:劳累、醉酒、情绪激动、便秘、熬夜等,这样可减少动脉瘤的破裂几率。

 



温馨小贴士

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均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者危及生命,所以脑出血贵在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减少脑出血对人类的危害,提高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关注脑卒中,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人到中年,记得每3~5年记得做个头颈CTA/MRA,尽量认识一位靠谱的脑血管医生。让这颗“不定时”炸弹变成一颗哑弹。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脑出血,脑血管,筛查,超声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