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医管痛点系列七】患者诊而不治就走了,为什么?

2021-02-19   博策医管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阅读提示:全文1777字,预计阅读需6分钟

近日有个相熟的院长招到博策医管,去年他花大量资本引进高端诊断设备,配合营销上的高投入,确实吸引到了患者流量,但过几个月之后却发现大批患者只是来做个检查而已,然后又跑到别的医院去治疗,忙来忙去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为自己的辛苦不值。

诊而不治,这个问题可以分几种情况考虑,找到了症结,才好顺藤摸瓜,对症下药:

一、诊断了,患者没有问题,那么需要考虑,营销与渠道是否够精准,以及营销的目的是什么。

有些营销与渠道,一味强调人头数与流量,但是不去针对客群目标,去庙里说媒,找来的流量都是来化缘的和尚,就算引来流量也都是虚的。更有甚者,在宣传上做出不当承诺,不仅引来的流量无法转化为实际的消费,还有可能带来医疗纠纷,影响到医院品牌与口碑。

二、诊断了,如果患者确实检查出了疾患,却不愿意在本院就医,则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1、医院的品牌形象是否不佳

当您看到马云穿着乔治阿玛尼的衣服时,您细看也不会怀疑那是假的,而当您看到您吃着低保的老乡穿着同样的衣服时,您不会觉得那是真的。

品牌溢价会为医院的服务带来“晕轮效应”。如果一家医院有很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那么同样的事情初诊的患者往往会倾向于往更好的方面想,而这就依赖于医院是否有足够的品牌背书,如医院是否有足够的规模、院内的装修是否舒适、医院的公关形象是否美好、医院在周围居民中的口碑如何,包括我们下面要提到的医院是否有足够权威的专家。

2、专家是否能为品牌提供足够支撑

博策医管在调研中遇到过这样的案例:某省会二线城市医院,外部资源优秀,能请到北京的权威专家为患者远程会诊,患者因为不需要排队,也愿意来院接受检查和诊断,但诊断之后,患者不放心医院原有医生的水平,还是去找了当地三甲医院治疗。

3、是否出现服务链断裂,监管缺位

医疗行业专业性很强,大多数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价值更多依靠感性认知,除了医院本身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之外,患者在就医流程中的触点得到了何种水平的服务,一定意义上影响了他们是走是留。

博策医管上个月在会见一个二级医院的客户之前,以神秘客的形式考察了医院的内部运营情况。虽然该院花大价钱请到了名医,还通过渠道引流了患者,但到了收款处,收款员女士可能因为比较烦躁,两句话就把患者怼跑了。

对于医院来说,这不仅仅是走了个患者这么简单,这个患者周围的亲友恐怕以后都不会来院就诊了。

如果医院平时培训到位,或在院内设置流动监察岗、或者患者交款时有专人引导,或者在导诊台有追回患者的补救流程或措施,或者投诉渠道更简单有效,那么这个结果就很可能不会发生。

另外,有些公立医院出身的医生,业务能力很强,对患者沟通能力却有待加强。

明确了病因,改善方法便呼之欲出。博策医管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善医院状态:

3.1改善医院品牌形象

针对医院的品牌形象,要建立品牌战略体系,可以进行事件营销、慈善活动提升公关形象,优化院内VI系统,在医院周围坚持进行地面活动进行市场培育,精准营销,调整医院媒介推广内容与渠道。

3.2提升专家在患者的价值感知

针对专家支撑不足,可以多管齐下,有条件的可以借水行船外部引流权威专家,条件差一些的,可以内部挖潜培养自己的学科带头人,做好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做好本院专家的形象包装,打造本院医生IP。

3.3完善服务体系

针对服务问题,要形成服务管理体系,常抓不懈。强化服务与沟通培训,模拟演练,建立服务标准化体系与标准话术,增加服务绩效考核力度,强化服务监管力度,优化服务流程。

这三个方面每一部分都是一个较大的命题,往往需要专业团队才能系统推行,短文难免挂一漏万,欢迎下方评论探讨。

下期内容预告:「医管痛点系列八」患者满意度始终低位徘徊,管理者该怎么办?

品牌形象,医院,渠道,专家,流量,流程,服务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