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公历2月18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此时,因自然界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命名为雨水。
雨水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上的春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自然界阳气生长了,我们应该顺应大自然的气机,跟着大自然的节奏走,养生要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衣着养生
“雨水”时节虽然渐暖,但天气变化不定,忽冷忽热,乍暖还寒。“春捂”是传统的养生之道。春捂原则是“上薄下厚”,气温较高的时候,上半身可以适当穿少点,但是下半身不能着急减衣服,因为这时土地还没有晒热。
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脚,因为此时地气还很寒凉。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是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
情志养生
春季肝气生发,肝在志为怒,春季养肝,应顺应春季万物生发向上的趋势,尽可能保持情绪舒畅,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及时释放压力,疏导不良情绪。
可辅以经络拍打、经络操等方式以疏通经络、调畅气机。
运动养生
雨水节气虽然气温逐渐升高,但早晚仍然较为寒冷,雾气大,不宜做过于激烈的运动。运动形式最好选用较温和的散步、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动作柔和的健身操为主,运动量因人而异,以微汗出为度,切勿盲目攀比。
饮食养生
春季,肝胆之气要生发,但是如果肝木疏泄太过,则脾胃因之而气虚,若肝气郁结太甚,则脾胃因之而气滞,两者皆肝木克脾土也。所以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同时保持肝气调和顺畅。
春天宜吃芽类的食物,其对应的是春生之力,特别是豆芽。绿豆芽是甘凉的,在疏发肝气的同时,还能清热。黄豆芽配上香菇、芹菜等食材熬煮,有疏通气机之功。
疾病预防
雨水节气寒气始退,阳气升发,此时人们的机体调节功能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虚邪贼风就会乘虚而入。
初春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儿童则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
春季转暖,风多物燥,常常会出现皮肤干燥、嘴唇干裂,口腔溃烂等情况,也就是俗称的上火。可在饮食上少酸增甘,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等有滋润作用的食物,来预防上火。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