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恶心呕吐别不当回事,这种恶疾误诊率高达95%!

2021
02/19

+
分享
评论
浙人医
A-
A+


“谢谢你们,救了我一命!”


近日,老谢(化名)离开浙江省人民医院时,激动地对肝胆胰外科、微创外科张成武主任和血管外科蒋劲松主任等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10多天前,老谢突发腹痛,凶险的大范围肠系膜静脉血管被血栓堵塞、1米多长小肠坏死,多学科医务人员连夜手术,终于使他转危为安。



腹痛难忍竟是凶疾突袭

叮铃铃......那天下午4点多,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到了周末在家休息的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微创外科副主任医师刘杰,来电的是科室主任张成武:“有个从天台转来的急腹症患者,考虑是肠系膜静脉血栓引起肠坏死,需要紧急手术,还有半个小时就到医院,请赶紧准备。”挂掉电话,刘杰就直奔医院。 

年近50的老谢,前一天突然腹痛如绞,开始以为吃坏了,当地医院住院检查发现为十分危险的凶疾,立即转送省城救治。


刘杰到达急诊医学科,正碰到了刚从救护车抬下来的老谢。“心率120次/分,血压85/50mmHg,呼吸急促,腹部高度膨隆,压痛反跳痛明显,所有的指征都提示这是一个极度危重的患者……”察看老谢的腹部CT,让已工作了10多年的刘杰大吃一惊:大范围的肠系膜静脉血管被血栓堵塞,血栓甚至已蔓延到了门静脉和脾静脉,造成大段的小肠坏死,如此严重的情况非常罕见。


张成武得知详情后果断决定:尽快进行手术,否则一旦血栓继续进展,会造成更多的肠管、甚至所有的肠管都坏死,危及生命。



多学科合作手术使患者转危为安

“请血管外科蒋劲松主任一起上台!”事不宜迟,各位专家赶到医院,顾不上喘口气就进入手术室。手术由张成武和蒋劲松一起主刀,刘杰等作为助手。


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当老谢肚子被打开的一刹那,还是让手术团队倒吸一口凉气:腹腔内1000毫升左右血性腹水,组织炎症水肿特别明显,一段长达130公分的小肠已经淤血坏死,肠系膜上到处散布淤血斑块……


“最先需要解决的是将血管内血栓取掉,尽可能快的打通主要血管,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蒋劲松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很快找到了肠系膜上静脉,打开血管后将球囊导管插入到血管中,这个过程非常危险,因为肉眼无法观察到血栓的具体位置,只能凭着细腻的手法和手感去感触,稍不注意,极易造成血栓的脱落或血管内膜损伤,引起二次伤害。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一段一段的血栓被成功取出,当看到鲜红的血液从血管内涌出时,蒋劲松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专家们正在手术(资料图)


接下来就是切除坏死的肠管,摆在张成武面前的又一个难题:肠系膜内供应肠管血供的小静脉大范围被血栓堵塞,很难通过肉眼来辨别肠管的血供好坏,只能依靠肠管的颜色来粗略判断,如切除的肠管太多,可能造成术后患者肠管过短引起短肠综合征、营养吸收不良、严重腹泻,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切除过少,术后可能会再次出现肠坏死。张成武有着30多年手术经验,准确判断肠管切除部位,顺利将坏死的肠管全部切除……手术结束已是晚上9点。


术后2天,老谢复查腹部CT显示肠系膜上静脉的栓塞已经被完全取干净。之后,在医护精心护理和照料下,老谢闯过术后出血、感染、营养、血栓再形成等多道险关,终于在10天后出院。



腹痛、恶心呕吐别掉以轻心

张成武介绍,由肠系膜血管栓塞引起的急腹症临床上较为少见,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有心血管病史的,通常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预后较差。患者早期通常腹部症状表现轻微,甚至无任何异常表现,但后期病情会迅速进展,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便血、发热等症状,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可到90%-95%,治疗一旦延误可能很快出现肠坏死、休克,危及生命。

 

图片来自摄图网


因此对于不能明确病因的腹痛,要高度警惕肠系膜血管栓塞的可能,增强的腹部CT或血管CT可明确诊断。全身体征不明显,症状较轻的可采用溶栓、抗凝等保守治疗,同时需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症状加重、病情恶化则需要紧急手术干预。


张成武提醒,一旦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上医院对症治疗,以免耽误救治时间。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误诊率,腹痛,呕吐,恶心,血栓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