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还是蹲?这么多年了,你在马桶上的姿势正确吗?

2021
02/17

+
分享
评论
邵逸夫医院
A-
A+

人的一生都离不开

吃、喝、拉、撒、睡

但是拉粑粑这么多年

你真的了解它吗?

为什么我们能控制自己拉粑粑?

为什么憋久了会容易便秘?

蹲着好还是坐着好?

发光的粑粑是怎么回事?

今天,都告诉大家


 

 
别小瞧肠道!
不要小看肠子哦!它并不是一个只会放屁和排泄的管道。
肠道组成了人体三分之二的免疫系统 ,肠道受损,整个免疫系统都会处于崩溃边缘。肠子有自己独立的「大脑」,即使「脑残」,腹脑也能继续控制整个内脏系统的运作。
所有器官都需要消耗能量,只有到了小肠那里我们才能挣一些能量回来,正是小肠让「逛吃逛吃」的人生变得如此有意义。
肠道健康了,营养吸收好了,皮肤变光滑了,身材更有线条了,这都是肠道默默为我们做的好事。



 

 
“拉粑粑”其实是个hin复杂的过程

要知道,拉粑粑是个高技术含量的动作,只有两大神经系统通力合作,才能得体又干净地完成这一过程。

除了我们人类,几乎任何其他动物都无法把这个动作做得如此规范又井井有条,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们身体里五花八门的装备和技能。


就先从肠子的出口—— 肛门 说起,这里就有一套精妙的 肌肉闭合机制。
你能有意识地收缩和放松的那部分,叫 外括约肌
肛门向里的几厘米处有一块功能相似的肌肉,叫 内括约肌 ,但这块肌肉,我们是无法自己控制的。
这两块括约肌,分别效命于两大神经系统。
外括约肌服务于较为高级的主观意识,如果大脑认为现在还不是上厕所的时候,外括约肌就会忠实地听从指挥,尽力缩紧,严防死守。
内括约肌则隶属于不受主观意识控制的体内世界,它才不在乎 你身处何方,想不想留下仙气,只要是对身体有益处的事,它就坚决执行。
要是全听它的,估计到处都屁声阵阵、仙气飘飘了。


所幸两块括约肌配合紧密,让我们避免了「大便无法自理」的尴尬。
当便便到达内括约肌时,它会反射性地张开。但它会给外括约肌一点准备时间,先试探性地放出一支小分队去侦查一下情况,不会一下就大开绿灯。


在两块括约肌之间布满了 传感细胞 ,它们会先分析一下小分队的性质,比如是固态的还是气态的,再将信息上传至大脑。
这时大脑会收到信号:「军情紧急」或者「没什么,就是个幌子」。
同时,大脑会借助耳朵、眼睛传来的信息,并综合以往的经验对外界环境做出评估,并制定相应措施。
数秒内,大脑便做出初步决策,并把它下达给外括约肌: 「我观察过了,现在环境不太适合,最多只能让气体部分悄悄通行,固体部分要守住!」


外括约肌理解指令后,便乖乖地收得更紧一些。接着内括约肌也接收到了这个信号,它尊重它同事的决定,于是合力将小分队安置回等待区域。
内括约肌不仅有原则,而且是有原则到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它的理念就是: 该出去的一个不留。
外括约肌则必须应对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 「这里有个厕所,他们应该会愿意借我用一下吧,可是去还是不去?」「如果我现在不去厕所,今天晚上才能回家,那不得憋一整天?」


如果经常憋着不去厕所,内括约肌就会越来越倦怠 ,甚至可能180度大转性。
当外扩约肌过于经常地约束内括约肌及其周围的肌肉,就会严重打击它们的积极性。
如果内、外括约肌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顺畅的排便过程将离你越来越远,便秘则离你越来越近。


 

 
“拉粑粑”的正确姿势
以色列有个医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过严肃的研究。他要求28名实验对象分别以三种不同的姿势上厕所:
  • 非常普遍的坐便式;

  • 蹲坐在一个特制的迷你马桶上(为实验特制的小马桶,类似于痰盂);

  • 蹲坑式。

实验结果非常明确: 蹲坑式平均耗时50秒,而且实验对象一致认为便便过程很舒爽。 相比之下,坐便式如厕平均耗时130秒,而且似乎还有些意犹未尽。

日本研究人员还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让实验对象吞下一些荧光试剂,然后用不同的姿势上厕所,同时接受X光照射。
实验结果是: 在蹲坑状态下,肠道变直了,排便通畅彻底。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大概和我们的肠道闭合机制有关。
当我们站着和坐着的时候,肠道外围都有一块肌肉,像套索一样包裹着并牵引着肠道,产生一道弯曲的折痕。它可以为肛门括约肌减轻不少负担——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花园里浇水用的橡胶管。
浇水的时候突然不出水了,多半是管道的哪个地方打了个结,只要把打结的地方撸直,过不了多久水管就又通了。
而在肛门附近,倒数第二节大肠到最后一节大肠中间拐了个大弯,这是为了让粪便在拐弯处顿一顿,就像在高速公路的出口处不得不刹车放慢速度一样。
再加上刚才说的肌肉套索,这样一来,不管站着或坐着,肛门括约肌都可以不太费力地就将粪便憋住。


而蹲下来的姿势,更有助于这些路障解除,随之而来的就是一泻千里。
除此之外,在全世界12亿蹲着如厕的人中,确实没发现什么人有肠道内憩室这样的肠道疾病,得痔疮的人比例也要小很多。


蹲VS坐, 哪个姿势更好?
科学界目前尚存在不同的看法
大部分人会倾向于使用和年幼时相同的姿势

当然,即使坐在马桶上
我们也可以达到蹲坑的顺畅排便效果
——只要脚下垫个小板凳
上半身微微向前倾,找好角度
就成了!


现在你又可以在大便的时候
读书、折纸或者专心发呆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你得痔疮了

来源:狂丸科学

审核:邵逸夫医院 全科医学科

经邵逸夫医院综合编辑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括约肌,马桶,姿势,肠道,肛门,肌肉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