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警惕!误吃一口送进ICU抢救整晚,这东西很多家里都有,后期癌变率高
要说过年仪式感
那肯定少不了和亲人团聚
然后吃吃喝喝
但在吃吃喝喝之后
满是油污的厨房总是让很多人头痛
这时候
没有点去油污的“神器”助攻怎么行?
不过,小编要提醒大家
使用这些刷刷洗洗的“神器”
有一件事千万千万不能大意
1岁娃误吃一口烧碱
被连夜转院送进ICU
烧碱是啥?
小编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图片来源:深圳卫健委
到底怎么回事呢?
为什么豆豆会吃下这“烧碱”?
原来,上次疏通下水道后
家人顺手将烧碱放在了床底
不料被豆豆误食了!
口腔及喉部溃烂严重
呼吸窘迫,被紧急抢救
▲误服烧碱的豆豆,在ICU治疗
强碱致食管腐蚀伤的专业认识与救治要点
摄入腐蚀性物质可严重损伤食管和胃,碱性腐蚀剂对食管的损伤通常比对胃或十二指肠的损伤更严重。儿童通常是意外摄入,尤其是1-3岁幼儿,而成人通常是故意摄入。
腐蚀剂摄入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早期表现可能与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和范围无关。患者可能诉口咽、胸骨后或上腹部疼痛、吞咽困难、吞咽痛、多涎。其他症状包括呕吐和呕血。口咽部腐蚀伤会引发疼痛,无法清除咽部分泌物,并伴持续性流涎。声音嘶哑、喘鸣、失声和呼吸困难较少见,会厌和喉部腐蚀性烧伤可导致这些表现。
发热、心动过速和休克通常提示存在更严重、更广泛的损伤。持续的重度胸骨后疼痛或背痛可能提示食管穿孔伴纵隔炎。持续的局限性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肌卫提示食管或胃穿孔伴腹膜炎。
严重程度分级
依内镜和CT表现分为两级
低级别损伤:内镜分级1-2A级或CT分级1级。
高级别损伤:内镜分级2B级和3级或者CT分级2和3级。
内镜分级如下
0级:正常
1级:黏膜充血水肿
2A级:浅表局部溃疡、出血和渗出
2B级:深部局灶性或环形溃疡
3A级:局灶性坏死伴多处深部溃疡和散在的小面积坏死
3B级:广泛性坏死
CT分级如下
1级:器官外观正常,通常对应的是内镜下低级别烧伤(0-2A级)
2级:壁水肿,伴周围软组织炎症性改变以及应用造影剂后可见壁增强,对应的是内镜下更严重的烧伤。
3级–应用造影剂后未见壁增强提示透壁性坏死,通常对应的是内镜下3B级坏死。
并发症
出血:约3%的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通常发生于摄入腐蚀性物质后2-4周。
瘘:与邻近器官成瘘可发生在大量摄入强腐蚀性物质后任何时间。
食管狭窄:这是摄入腐蚀性物质最常见的并发症。高达1/3的食管腐蚀伤患者发生食管狭窄。狭窄形成与损伤深度直接相关。食管狭窄通常发生于摄入腐蚀性物质后2个月内,但可以早在摄入后3周即发生,也可以在摄入后数年才发生。
食管鳞状细胞癌:多达30%的腐蚀伤患者会发生食管癌。
处理
一般措施包括呼吸支持、液体复苏和控制疼痛。呼吸窘迫患者应接受喉镜检查,以评估是否需要插管。需要保持气道通畅,并提供辅助供氧。
在急诊室开始初步稳定患者病情。有症状的患者或有大量摄入的患者通常应在ICU接受初始治疗,以治疗损伤的急性致命性并发症,如纵隔炎、腹膜炎、呼吸窘迫、休克。
患者保持禁食直至初步评估完成以后。应避免通过鼻胃管移除残余的腐蚀性物质,因为这可能引发干呕和呕吐,加重现有损伤,还可能导致食管或胃穿孔。
使用静脉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以预防应激性胃溃疡。
对疑似穿孔的患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禁用或不推荐的某些药物或操作:
禁止使用催吐药,因为呕吐会导致食管和口咽再次暴露于腐蚀性物质,继而进一步加重损伤;
不应给予中和剂(弱酸性物质),因为损伤通常是瞬间发生的,另外,中和时释放的热量会对正在发生化学性损伤的组织进一步造成热烧伤;
不推荐使用牛奶或水等稀释剂,这一点可能很多人会质疑,但这是为了安全考虑,而且稀释治疗也并没有作用:服用稀释剂的安全问题是大量摄入稀释剂会诱发呕吐,可能进一步引起并发症;急性气道肿胀及梗阻是明确的稀释剂禁忌证;此外,需要大量牛奶或其他液体才能显著稀释腐蚀剂,因此这类治疗不实用。
由于缺乏可证实的疗效,不推荐对成人食管腐蚀伤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
极少数情况下,由食管坏死直接扩展到纵隔所致的气管支气管坏死可能需行肺补片修补术,通常是通过右侧开胸手术实施。初次手术时应切除所有明显的透壁性坏死性损伤,但若怀疑有持续坏死,可能需要再次手术。
对于穿孔患者,立即使用食管腔外和腔内海绵进行内镜下真空治疗,之后持续进行食管探条扩张且每3日更换1次海绵或许能有效维持食管通畅性和连续性。通过联合腹部和颈部切口实施的食管胃切除术最常用于重度上消化道腐蚀伤。如果坏死局限于胃部,可实施全胃切除术并保留自体食管。
内镜检查
对无需手术的患者行早期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即摄入腐蚀性物质后3-48小时,最好是在24小时内,以评估食管和胃损伤的范围并指导治疗。有消化道穿孔证据的患者禁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若患者存在呼吸窘迫或者有严重口咽部或声门水肿和/或坏死的征象,应先插管保护气道再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若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推迟到患者充分复苏且血流动力学恢复稳定时再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不过,如果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延迟48小时以上,由于发生黏膜下出血和水肿,内镜分级可能不准确。对此类患者实施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时应谨慎,因其食管穿孔的风险增加。
后续处理
根据CT和/或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所示的损伤严重程度,可确定后续病程。
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后无损伤的患者可出院。
低级别损伤患者:需要包括疼痛控制在内的支持治疗。饮食方面,最初可采取流质饮食,在24-48小时内逐渐转为常规饮食。低级别损伤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低,但仍需长期内镜监测食管癌。
高级别损伤患者:需要住院监测有无穿孔的临床征象至少1周。无需进行常规影像学监测。出现新发症状时和2个月时应考虑进行内镜评估,以确保黏膜恢复完整。如果患者存在令人担忧的临床征象/症状(腹痛、反跳痛、需要呼吸机支持、休克、神经精神恶化)或实验室检查结果(肾衰竭、白细胞增多、酸中毒、血小板减少),应复查CT并评估是否手术。此类患者摄入腐蚀性物质后恢复饮食的最佳时机不明。48小时后,如果患者能吞咽唾液,可经口进流食。如果患者不能耐受经口进流食,通过鼻空肠管或空肠造口管提供早期肠内喂养。不能耐受肠内营养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全肠外营养。
并发症的处理
食管狭窄:不常规推荐实施食管支架术预防食管狭窄。对于发生食管狭窄者,多数主张在初始损伤3-6周后内镜下扩张治疗,并缓慢进行扩张以尽量降低食管穿孔的风险。如果患者多次尝试内镜扩张都失败,应评估是否需行手术重建,在严重病例中,手术重建包括择期食管切除术联合食管胃吻合术或结肠代食管术。多数专家推荐将手术重建推迟6个月以稳定损伤。
食管癌筛查:由于食管癌风险增加,建议在摄入腐蚀性物质10-20年后开始每2-3年进行1次内镜监测。
预后
1级和2A级损伤患者的预后很好,无显著的急性并发症,之后无狭窄形成;2B和3A级损伤患者有70%-100%发生狭窄;3B级损伤患者的早期病死率为65%,大部分患者都需要行食管切除术联合结肠或空肠代食管术。多数死亡是由穿孔及纵隔炎的后遗症所致。如果患者存在严重咽食管腐蚀伤,需在食管重建过程中实施咽重建术(结肠代咽成形术),其长期功能结局较差。
希望大家都要提高警惕
来源:综合南方都市报、深圳大件事、急诊医学资讯、UpToDate等
版权归原作所有,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