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认识初级卫生保健——国际、国内认识的梳理
初级卫生保健的最终目标是增进人人健康。为实现此项目标,世卫组织确定了以下五项主要内容:
1.减少卫生领域的排斥和社会差距(普遍覆盖改革);
2.围绕人们的需求和期望安排卫生服务(服务供应改革);
3.将卫生纳入所有部门的工作(公共政策改革);
4.实行政策对话合作模式(领导体制改革);
5.增强利益攸关方的参与。
一、《阿拉木图宣言》的定义
初级卫生保健是基于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而又为社会所接受的方式与技术之上的主要的卫生保健,通过群众中个人及家庭的参与,并在本着自力更生及自决精神而发展的各个阶段上群众及国家能以维持的费用而使之遍及所有人等。
它既是国家卫生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功能的中心和活动的焦点,也是群众社会及经济总体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个人、家庭、群众与国家保健系统接触的第一环,能使卫生保健尽可能接近于人民居住及工作场所;它还是卫生保健持续进程的起始一级。
初级卫生保健反映着并产生于国家及其群众的经济条件及社会经济和政治特点,并建基于社会、生物医学及卫生服务研究有关结果的实施及公共卫生经验之上;提出群众中的主要卫生问题,并相应地提供促进、预防、治疗及康复服务。
至少包括有:
1.对当前流行的卫生问题以及预防及控制方法的宣传教育;
2.改善食品供应及适当的营养;
3.安全饮用水的适量供应及基本环境卫生;
4.妇幼卫生保健、包括家庭计划;
5.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
6.当地地方病的预防及控制;
7.常见病伤的妥善处理;
8.以及基本药物的提供;
9. 使用一切可能的方法,通过影响生活方式的控制自然、社会心理环境来防治非传染性疾病和促进精神卫生。(1981年第3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增加此项)
除卫生部门外,还涉及到国家及群众发展各有关部门及有关方面,特别是农业、畜牧、食品、工业、教育、住房、群众工作、交通及其他部门;并要求所有部门的协作。
要求并最大限度的推动个人自力更生并参与初级卫生保健的规划、组织、工作及管理,充分利用当地、本国及其他现有资源;为此目的而通过适宜的宣传教育以提高群众能力以便参与;
应有连贯的、相互结合、相互支持而有效的转诊制度从而导致循序渐进地为所有人等改善全面的卫生保健,而重点则是对之最感需要的人们。
在当地的及转诊的体制中依靠包括有医师、护士、助产士、助理人员,还包括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群众卫生人员以及必要时的传统医,经适当的社会及业务培训后以医疗队的形式开展工作以满足群众中反映出来的卫生需求。
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号召国家及国际间迅速而有效的行动,以便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中按国际新经济秩序并本着加深合作精神控制并贯彻执行初级卫生保健。它敦请各政府,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其他国际组织以及多边的和双边的机构,非政府性组织,资助机构,所有卫生工作者及整个世界大家庭支持各国及国际间对初级卫生保健所承担的义务,并沟通对之、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技术与财务支持的渠道。大会吁请上述人等本着宣言精神及内容协力推广、发展并坚持初级卫生保健。
二、中国对初级卫生保健的官方释义
1990年,我国卫生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局、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联合颁布了《关于我国农村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中,”根据《阿拉木图宣言》所阐述的初级卫生保健的精神实质,对初级卫生保健的定义作了如下表述:“初级卫生保健是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服务。”并深刻指出:“我国农村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本途径和基本策略是在全体农村居民中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实施初级卫生保健是全社会的事业,是体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方面”。
具体来说,初级卫生保健至少包括下面四层含义:
(一)从居民的需要和利益来看是:
1.居民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
2.居民团体、家庭、个人均能获得的;
3.费用低廉、群众乐于接受的卫生保健。
(二)从它的卫生工作中地地位和作用来看是:
1.应用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的方法和技术;
2.最基层的第一线卫生保健工作;
3.国家卫生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
4.以大卫生观念为基础,工作领域更宽,内容上更加广泛。
(三)人政府职责和任务来看是:
1.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职责;
2.各级人民政府全民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群众疾苦的重要体现;
3.各级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卫生保健活动的有效形式。
(四)从社会和经济发展来看是:
1.社会经济总体布局的生果组成部分,必须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和具体体现;
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初级卫生保健的特点
初级卫生保健具有社会性、群众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等特点。
(一)社会性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指健全的身心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总体状态,这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使所有人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社会性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开展初级卫生保健是关键性措施。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既有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医疗卫生条件的影响,又有生物因素、理化因素、心理因素和居民习俗的影响。因此,初级卫生保健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二)群众性
初级卫生保健的对象是居民群体。初级卫生保健关系到全世界每个居民、每个家庭、每个社区。居民不仅有享有卫生保健的权利,同时有参与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义务。因此,初级卫生保健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要不断教育、组织群众、自己起来同不卫生的习惯和各种疾病作斗争,采纳合科卫生要求的生活方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形成健康行为,提高自我保健与家庭保健的能力。
(三)艰巨性
不论是从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卫生问题来看,还是从我国卫生状况来分析,初级卫生保健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
我国农村的经济、文化和教育水平还比较差,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同步,初级卫生保健经费不足,,缺少所需要的适宜人才及适宜技术,医疗卫生事业还满足不了人民对医疗保健目益增长的需要。加上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城乡之间、沿海内地之间卫生状况差别甚大,不少农村人口仍然饮用不合卫生要求的水,绝大部分粪便尚未得到无害化处理。在相当多的地区,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仍然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遗传性疾病等在全国已上升为对人民生命的主要威胁。
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已经和将要带来的若干新的卫生问题,亟需研究解决。
(四)长期性
我国初级卫生保健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
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卫生保健的要求愈来愈高,不仅要求有医有药,而且追求健康长寿。因此,初级卫生保健的范畴要随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展。
2.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将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化。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保健上升到重要位置。
3.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使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成为致病的重要原因,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疗、预防保健工作要从理论上、技术上、方式方法上适应这一发展变化的趋势,初级卫生保健势必具有新的内涵。
四、初级卫生保健的全球进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析,初级卫生保健可满足人们一生中的大部分健康需求,包括预防、治疗、康复和姑息治疗。
但是,截至2019年,全球人口中至少有半数依然没有全面获得基本卫生服务。切合目的的人员队伍对于提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至关重要,但估计全球仍缺少1800万名卫生工作者。在可获得数据的30个国家中,只有8个国家每年在初级卫生保健方面的花费达到每人至少40美元。
随着非传染性疾病的增加,人口老龄化,新旧疾病疫情和其它突发卫生事件的暴发,迫切需要增加对初级卫生保健的投资。
所以,在公平、可及的初级卫生保健的道路上,仍然有遥远的未来需要去实现。
参考资料:
《阿拉木图宣言》(1978年9月12日)https://www.who.int/
初级卫生保健基本概念: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http://www.cphcf.org.cn/zgcb/channels/589.html
世界卫生组织:https://www.who.int/topics/primary_health_care/zh/
世界卫生组织实况: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primary-health-care
今天即为建设一个健康繁荣的未来作出投资:https://www.who.int/zh/news-room/commentaries/detail/invest-today-for-a-healthy-and-prosperous-future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