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宝妈妈罹患乳腺炎,肿么办?

2021-02-12   急诊医学资讯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母乳喂养是全世界公认的婴儿最为理想的食物,为母亲和婴儿带来许多益处。 据文献报道,20%哺乳期妇女曾患哺乳期乳腺炎,且整个哺乳期间均可发病,尤以产后3-4周最为常见。 

引起哺乳期乳腺炎的原因包括: 细菌感染、乳汁淤积或机体抵抗力下降等。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 到底要不要使用抗菌药物呢? 以下为您做出详细解答。



哺乳期乳腺炎处理方法


产后一旦出现乳腺皮肤局部红、肿、热、痛,腋下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有体温上升,需至乳腺科进行医疗诊治。


产妇尽量不停止哺乳,以排空乳汁,需要时可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进行徒手挤奶操作,避免不当按摩乳房造成的伤害,并避免乳汁淤积。


感染指征明确时,应进行抗菌药物治疗。


急性炎症型乳腺炎禁热敷。 一方面,热敷会使乳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 丰富、皮温升高,使乳房水肿加重; 另一方面,热敷可使乳房温度升高,有利于细菌的繁殖。


冷敷: 用硫酸镁溶液纱布外敷可降低局部皮温,减少皮肤血流量,间接减少乳汁的分泌,起到消肿、缓解疼痛、辅助控制炎症的作用。


也可使用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如意黄金散的主要成分有姜黄160 g、大黄160 g、黄柏160 g、苍术64 g、厚朴64 g、陈皮64 g、甘草64 g、生天南星64 g、白芷160 g、天花粉320 g。 以上十味,粉末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改善微循环,解除局部血管痉挛等作用,外敷于乳房局部,可缓解乳腺炎等症状。



什么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


哺乳期乳腺炎,经乳房局部推拿及中药口服或外敷 48-72h内无明显改善,或是病情进展迅速,脓肿形成风险增加。


哺乳期乳腺炎,乳汁培养中明确存在病原菌,发病时症状严重,如体温高于38. 5°C,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10 9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局部明显疼痛、红肿等,全身症状较重者。


难治性乳腺脓肿,经穿刺抽出脓液1-2次且口服中药治疗后病情无明显改善或进展者,如同一部位反复生成脓液或乳房其他部位出现脓肿等情况。



抗菌药物如何使用?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应用敏感抗菌药物。 但是一般细菌培养需要3天左右时间,在有细菌培养结果之前首选一代、二代头孢作为一线治疗,根据病情用药3-5天,有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后如果病情仍未有效控制,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


克林霉素在哺乳期应用是比较安全的,但是临床上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克林霉素耐药较多,故一般不作为一线用药,对于有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患者,慎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建议使用克林霉素,同时暂停哺乳,抗感染治疗结束后恢复哺乳。



使用抗菌药物期间是否可以继续哺乳 ?


2015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出,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 但《药物与母乳喂养(2017版)》中列出部分抗菌药物在哺乳期使用是安全的,如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头孢地尼为安全用药,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克肟均为比较安全。

目前哺乳期应用头孢菌素类尚无发生问题的报道,哺乳期应用后,如果继续母乳喂养,应观察婴幼儿是否有呕吐、腹泻等肠道菌群失调及皮疹等反应,是否继续母乳喂养应由患者自己来决定。 但如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感染细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菌素、红霉素类抗生素均耐药,而对喹诺酮类敏感,则应用敏感的喹诺酮类期间应绝对禁止哺乳。 研究表明该类药物可以进入乳汁,且在幼年动物可诱发不可逆的关节软骨损伤。 在我国喹诺酮类药物的说明书中18岁以下患者是禁用的,哺乳期患者应在最后1次用药的5-7个半衰期后进行哺乳。



哺乳期乳腺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建议不要听信某些保健机构的忽悠,交了智商税反而缓解不了症状,甚至加重病情,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和药师的建议下合理使用治疗药物。

-THE END-

来源:上海药讯

 / 瑞金医院药剂科 于平

版权归原作所有,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哺乳期乳腺炎,母乳喂养,喹诺酮类,乳腺炎,乳汁,症状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