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南》及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共同制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不同区域工作岗位个人防护专家共识》相关内容,结合医疗卫生机构不同工作区域、不同岗位特点,将各区域各岗位按照接触新冠肺炎患者可能性及其暴露感染风险进行分级,并对照防护等级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对应一级防护)、高风险(对应二级防护)、极高风险(对应三级防护)4个等级。
一、防护分级
一级防护: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一次性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加穿隔离衣。
二级防护:穿工作服、工作鞋、一次性隔离衣或一次性医用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三级防护:穿工作服、工作鞋、一次性医用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一次性工作帽,防护面屏,必要时加穿一次性防水隔离衣。
二、特定人群风险等级划分
1.预检分诊
中/高风险:预检分诊点工作人员。
2.发热门诊
高风险: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
3.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房)
高风险:接触确诊或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及其周围物品,处置医疗废物及患者排泄物、分泌物的医务人员。
极高风险:重症隔离监护病房的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咽拭子采样、实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气管插管、雾化治疗、诱导排痰、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开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BiPAP和CPAP)、高频震荡通气、心肺复苏等医护人员。
4.普通病区、门诊
中/高风险:呼吸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门诊医务人员;实施纤维支气管镜、喉镜、胃肠镜等内镜检查的医务人员。
中风险:普通门诊、普通病区的医务人员。
5.急诊科
中/高风险:急诊科医务人员。
6.重症监护病房(非新冠隔离区)
中/高风险: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
7.手术室
极高风险:开展新冠肺炎确诊(疑似)患者或急诊手术时医务人员。
中/高风险:普通患者手术时医务人员。
8.产房
高风险:新冠肺炎确诊(疑似)或急诊孕妇接产医务人员。
中/高风险:普通孕妇接产医务人员。
9.血液透析
高风险:新冠患者血液透析医务人员。
中风险:普通透析室医务人员。
10.实验室检验人员
极高风险:新冠(疑似)样本检测人员。
中/高风险:普通样本检测人员。
11..样品采集人员
极高风险:新冠确诊(疑似)患者或医学隔离观察者进行呼吸道标本采样人员。
高风险:新冠确诊或疑似患者其他样本采样人员。
中风险:普通患者样本采样人员。
12.病理科
极高风险: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进行病理标本、尸检或活检的人员。
中风险:普通样本检查人员。
13.放射科/超声影像科
高风险:为新冠确诊(疑似)患者检查人员。
中风险:为普通患者检查人员。
14.消毒供应中心
极高风险:在去污区清洗消毒新冠肺炎确诊(疑似)患者使用的复用医疗器械工作人员。
高风险:在去污区清洗消毒复用医疗器械工作人员。
中风险:检查打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及下收下送工作人员;新冠肺炎确诊(疑似)患者的复用医疗器械(应先密封再转运)接收、转运工作人员。
15.医疗废物收集、转运
高风险:进入发热门诊或新冠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收集及转运医疗废物的人员。
中风险:普通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人员。
16.患者转运人员
高风险:直接接触新冠肺炎确诊(疑似)患者的转运工作人员。
中风险:密闭驾驶舱的司机。
17.流行病学调查人员
高风险:对新冠肺炎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人员或确诊(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
中风险:对无症状的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
18.样本转运
中/高风险:标本运送人员。
19.尸体处理人员
极高风险:新冠病毒肺炎确诊(疑似)患者尸体处理人员。
20.安保人员
中风险:发热门诊、新冠病毒肺炎隔离病房、急诊及各区域协助预检分诊的安保人员。
低风险:普通门诊、病区内安保人员。
21.保洁人员
按照该工作区域医护人员风险等级进行防护。
22.行政、工勤人员
低风险:行政、后勤人员。
按照工作区域医护人员风险等级进行防护。
23.医政、护理、感控管理人员
按照相应工作区域风险等级进行防护。
24.消毒、保障人员
高风险:新冠病毒肺炎确诊(疑似)隔离病区或发热门诊等区域消毒、保障人员。
中风险:其它区域消毒、保障人员。
25.集中隔离观察点
中风险:直接接触观察对象的医务人员、消毒清洁人员。
低风险:外围管理、物资保障人员。
原则上,各岗位人员可按相应风险等级,充分考虑实际工作情况适当调整防护用品。
附件:
附件2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脱流程
本流程主要是针对发热门诊、隔离病区(重症)防护穿脱流程,属于二级或三级防护等级,一级防护可参照执行。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基本原则:各病区(科室)应有防护用品穿脱监督员,指导监督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上岗前进行个人防护用品穿脱流程培训;使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前应检查规格尺寸是否有符合要求,是否破损涌气,正确佩戴口罩后应检查气密性,面屏(护目镜)要检查是否松动等其他安全保护事项,脱摘防护用品时做好手卫生。
进入工作区应更换工作服或刷手服,换工作鞋。疑似、留观病房的隔离衣应每人次更换;普通隔离病区如遇血液、体液喷溅操作时加穿隔离衣。
一、发热门诊防护用品穿脱流程
二、普通隔离病区(疑似留观病房)防护用品穿脱流程
三、重症监护病区防护用品穿脱流程
附件3 防护用品更换
一、口罩更换
(一)医用防护口罩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疫情期间医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98号),医用防护口罩,原则上在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和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等区域,以及进行采集呼吸道标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无创通气、吸痰等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使用。一般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时随时更换。
1.医用标准防护口罩均有使用期限,专人专用,人员间不能交叉使用。高风脸人员在结束工作、中途餐、水、入厕等脱下防护装置后,重新进入须更换;
2.口罩被患者血液,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体液污染应立即更换;
3.较高风险人员在接诊高度疑似患者后应更换;
4.其他风险类别暴露人员佩戴的口罩可反复多次使用。口罩脏,变形、损坏有异味时应及时更换。
(二)外科口罩。其更换参照医用防护口罩。
二、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更换
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更换没有相关文件规定,但有人建议医用连体防护服一般每隔4小时更换一次,最长不超过每隔6小时。同时,更换时机要看具体环境,如果是生物污染,每接触一次就要更换;如果遇湿或是污染,发现破损等应立即更换。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