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附完整文件
6-8家械企,进入行业50强
2月9日,工信部发布《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要求重点发展诊断检验设备、治疗装备、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中医诊断装备等领域。
根据《征求意见稿》,我国医疗装备行业高速发展,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13.6%,2019年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国内企业产值国际占比超过10%,成为全球重要的医疗装备生产基地。
规划的总体思路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跨界融合创新、医工协同发展、优化产业生态、培育新型医疗健康服务,推进医疗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到2025年,关键零部件及材料取得重大突破,高端医疗装备安全可靠,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水平,医疗装备产业体系基本完善,初步形成公共卫生全面支撑能力。
具体包括: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产品体系丰富健全、中国品牌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新型产业生态快速发展。
其中对于中国品牌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征求意见稿》显示,中国品牌医疗装备品牌认可度、产品美誉度及国际影响力快速增强,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在医疗装备领域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到2025年6-8家企业进入全球医疗器械行业50强。
攻关、突破、重点发展
《征求意见稿》显示,重点发展领域包括诊断检验设备、治疗装备、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中医诊断装备、妇幼健康装备、保健康复装备、植介入器械。
如对于植介入器械,《征求意见稿》显示要加快微型化、精密化植入式心脏起搏装备、神经刺激装备研制。
推动应用先进材料、3D打印等技术,提升血管支架、骨科植入、口腔种植等产品的生物相容性及力学性能水平。
提升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等血管介入材料性能,推进各类食道、胆道、气管支架等产品升级换代。发展生物活性复合材料、新型人工血管、人工肌腱、人工神经、仿生皮肤组织等。
对于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征求意见稿》显示要研制脑损伤、脑发育、颅内血氧、疼痛等新型监护装备,发展远程监护装备,提升装备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推进急救、新生儿专科等领域高端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创新发展。
同时推动透析装备、呼吸机等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性能提升。攻关基于新型传感器、新材料、微型流体控制器、新型专用医疗芯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医疗级可穿戴监护装备和人工器官。
在融合创新部分,《征求意见稿》显示要推动产业链贯通。充分发挥大工业优势,鼓励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核工业、船舶、通用机械、新材料等行业与医疗装备跨领域合作,加强材料、部件、整机等上下游产业链协同攻关。
通过联合创新、转化应用等模式,攻关突破一批先进基础材料、前沿新材料、关键核心零部件与软件等,提升产业链稳定供应能力。
产业链优化升级具体如下: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