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黑龙江省新冠疫情形势发生变化,各大医院的核酸采集室也更加忙碌了。赵晓琳,哈医大一院核酸采集室责任护士,作为省首批援鄂医疗队的成员,自去年四月援鄂归来,她就一直奋战在医院核酸采集的前线。如今,她带领50多人的团队承担着医院门诊、急诊、病房的核酸采集工作,最高日核酸采集量近万例。
5:30
天还未亮,哈尔滨室外零下二十多摄氏度,在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时,赵晓琳早已起床收拾妥当,悄悄地告别家中两个熟睡的孩子,出发前往医院。
6:00
她准时出现在岗位上,熟练地穿戴好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手套,做好采样区的清洁消毒。很快,一天繁忙的工作就开始了。
6:30
核酸方舱采集室开舱,此时室外早已有预约检测的市民在等候了。“待会儿可能会有一种吃芥末被呛到的感觉,在鼻腔内停留几秒钟,我尽量轻一点,请您忍耐一下,别紧张,很快就好。”每次采样之前,赵晓琳都会轻声地提醒。采样时,她神情专注,小心翼翼,最大限度减少对患者鼻咽部的刺激。赵晓琳说:“面对‘全副武装’的护士,大家多少都会有些紧张甚至恐惧心理。其实我们护士自己每周也会被采样,时间久了慢慢摸索出了丰富的经验,多一些沟通,多一些人文关怀,采集过程就能更顺畅。”
眼下已是深冬,但根据感控要求,方舱采集工作区域要保持通风状态,穿着防护服忙起来会出很多汗,凛冽的寒风一吹,身上的汗水又瞬间变得冰冷。每采集完一个样本,双手就要消毒一次,零下二十摄氏度的低温,一天消毒几百次,越到后来手越冰得刺骨,最后都没有感觉了……就是在这样冷热交替的状态下,赵晓琳和同事每天要工作至少8小时。无论白天黑夜,标本的转运均坚持按需送检,一天下来每个人的步数轻松超过2万步,腿酸得抬不起来。
作为责任护士,赵晓琳还承担很多医院的外派任务,这一天仅外派任务她就接了6个。
21:30
做完最后一个采样、再次核对当天所有的采样信息、清理“战场”、消毒……连续奋战15个小时的她终于忙完了一天的工作,脱下防护服,里面的“冷汗”流了下来,“咕咚咕咚”喝完一整瓶的矿泉水,仿佛所有的力气又回来了。而这一天,她连午饭都没吃上,只上了一次厕所。
曾经和赵晓琳一起援鄂如今又一同奋战在核酸采集室的“战友”陈英翔说,在大家眼里,晓琳姐工作起来特别忘我,就像一个“充电宝”,充点电就能马上满血复活。
“其实我也是普通人,也会累,但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护士,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我遇到困难要第一个往前冲。”赵晓琳告诉记者,援鄂前夕爷爷去世前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永远做党的好儿女。”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心里,在武汉战疫的65天里,作为医疗队护理一组组长的她与协和西院、内蒙古援鄂医疗队、安徽援鄂医疗队的战友共护理106位新冠肺炎患者,危重患者80余人,孕产妇43位,迎接了26个新生儿。她永远忘不了,一位新冠产妇出院时与她紧紧相拥:“晓琳,你的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始终是支撑我的动力,你永远是我的知心姐姐。”
赵晓琳说:“去年全国医护人员共同抗疫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如今我们核酸采集室每个人都将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骁勇善战,敢打硬仗,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23:00
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家中,赵晓琳的两个宝贝都已经熟睡,她只能在心里轻轻地和孩子说一声抱歉。明天战斗还将继续……
来 源 / 黑龙江日报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立即删除。微信联系:chenxi201602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