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隔离制度

2021-02-09   纳洛酮的护理天地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

1.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根据科室特点制定本科室清洁消毒制度。遵循先清洁后消毒的原则,采用湿式清洁法,根据不同区域的风险等级,进行室内、走廊、地面、物表等清洁或消毒(见附表)。

2.下列情况应强化清洁与消毒

(1)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

(2)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落实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

3.每周进行卫生大扫除,必须彻底擦拭地面、物表,包括冰箱、空调、壁柜、门窗、电脑等,消除卫生死角

4.随时整理治疗、护理用物,保持治疗室、处置室等区域整洁。

5.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6.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天择时通风至少两次,每次30分钟。

7.擦拭各区域的毛巾及拖布应做到定室、定位使用,固定放置、标志明显。

8.每次使用后的拖把和抹布清洗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后,颜色标记明显、悬挂晾干备用。

9.每周用75%酒精擦拭紫外线灯管,每日用紫外线或空气消毒机消毒治疗准备间、处置间、治疗室、检查室等并记录。

10.保持各种器械设备表面清洁,疑有污染,随时清洁消毒。

附:不同等级的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管理

风险等级

环境清洁等级分类

方式

频率/(次/d)

标准

低度风险区域

清洁级

湿式卫生

1~2

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

中度风险区域

卫生级

湿式卫生、可采用清洁剂辅助清洁

2

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总数<10CFU/cm².或自然菌减少1个对数值以上

 

高度风险区域

消毒级

湿式卫生,可采用清洁剂辅助清洁

>2

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符合CB15982要求

 

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实施中、低水平消毒

>2


#1.各类风险区域的环境表面一旦发生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施污染点清洁与消毒。


#2.凡开展侵入性操作、吸痰等高度危险诊疗活动结束后,应立即实施环境清洁与消毒。


#3.在明确病原体污染时,可参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提供的方法进行消毒。


(纳洛酮整理   来源:纳洛酮的护理天地)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风险区域,消毒剂,清洁剂,医院,制度,菌落,传播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