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聚会多,喝点酒助兴,图个热闹喜庆,酒自然成了最好的助兴工具。喝酒后,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开心起来。可以说,酒几乎是唯一一个可以通过肠胃而影响人的神经系统的东西。
一般状态下,酒精(乙醇)在体内肝脏细胞完成代谢过程是这样的:乙醇被“乙醇脱氢酶”氧化为“乙醛”,乙醛经过“乙醛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酸和乙醛酶A”,乙酸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服用有些药物之后是不能饮酒的,最常见的就是抗生素,包括所有的头孢菌素类的药物还有甲硝唑等药物。因为服用这些药物之后如果饮酒,会出现乙醛中毒的双硫仑样反应,甚至会危及生命。
双硫仑(disulfiram)是一种戒酒药物,服用该药后即使饮用少量的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而达到戒酒的目的。
双硫仑的某些代谢产物不可逆地抑制胞质内和线粒体内的乙醛脱氢酶,使饮酒者血中乙醛浓度升高5~10倍,产生强烈的不适感,让嗜酒者转而对饮酒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从而放弃酗酒而达到戒酒目的。
双硫仑样反应——许多药物具有与双硫仑相似的作用,用药后若饮酒或输液制剂中含有酒精溶媒,包括皮肤接触吸收酒精,会导致的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部分化学结构中含有的“甲硫四氮唑侧链”,抑制了肝细胞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乙醛产生后不能进一步氧化代谢,从而导致体内乙醛聚集,出现双硫仑样反应。病人主诉胸闷、气短、喉头水肿、口唇紫绀、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四肢乏力、面部潮红、多汗、失眠、头痛、恶心、呕吐、眼花、嗜睡、幻觉、恍惚、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血压下降至60~70%,或30~40mmHg,并伴有意识丧失。容易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等。
双硫仑样反应严重程度与应用药物的剂量、饮酒量呈正比。饮用白酒较啤酒、含酒精饮料等反应重,用药期间饮酒较停药后饮酒反应重。
大家都知道“头孢就酒说走就走”,其实有很多药吃后喝酒时比较危险的。
第一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包括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先锋ⅴ号)、头孢拉啶(先锋ⅵ号)、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氨苄(先锋ⅳ号)、头孢克洛等)、痢特灵、氯霉素、呋喃妥因、甲硝唑等。
第二类:镇静催眠类药物
如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安定、利眠宁这些大脑抑制剂,在乙醇的作用下,会被人体加速吸收,同时还会减慢其代谢速度,使药物成分在血液中的浓度在短期内迅速增高。
饮酒后,酒精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加上这些大脑抑制剂,使中枢神经系统正常活动受到严重抑制,可使患者出现昏迷、休克、呼吸衰竭、死亡等。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1977年12月24日已经88岁,不过身体还很健壮,因为这天是圣诞节,所以卓别林和亲朋好友多喝了几杯,晚上等亲朋都散去,卓别林还不能入睡,就服用了几片安眠药,这一觉睡着后就再也没有醒过来了,等到家人发现,卓别林已经与世长辞了。
后来美国纽约市的著名生物化学家利伯和他的助手,对卓别林的死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并进行大量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卓别林是死于酒后服用镇静药。
第三类:解热镇痛剂类
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这类药本身有对胃黏膜有刺激和损伤作用,而酒精也伤胃,两者双管齐下,可导致胃炎、胃溃疡、胃出血等。
第四类:利血平、抗癌剂、异烟肼(抗结核药)等药物
服用降压药的朋友,包括利血平、卡托普利、硝苯地平这些降压药,如果饮酒,可能引起血管舒张,而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如果服此类药后喝的是葡萄酒容易出事。因为葡萄酒含有的酪胺,若大量积蓄,会对人体造成重大伤害,导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脑溢血。正常饮用时,其中的酪胺可被人体自然破坏,但若服下此类药后,人体却无法成功破坏酪胺,难免就出事了,后果还颇严重。
第五类:降糖药
糖尿病人也要格外注意了,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期间,空腹饮酒的话,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
酒精会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如果患者刚服完降糖药,血糖已降到标准值,这时酒精使胰岛素增加分泌,势必会引起低血糖。尤其在服用格列苯脲或注射胰岛素后饮酒,出现低血糖的几率更高。
另外,像二甲双胍这类降糖药,如果与酒精混用可能会出现一种罕见但非常严重的副作用——它会增加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即乳酸在血液中堆积起来,导致恶心、无力等症状。
第六类:抗抑郁药
对于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抑郁症患者来说,酒精还会与这类药物发生交互作用,使血压上升,有一定危险性,建议最好不要饮酒。
第七类:治疗关节炎类药物
如西乐葆、萘普生、扶他林等。上述药物与酒精混合服用时会引起溃疡、胃出血、肝损伤等副作用。
一项调查分析显示:饮酒后5天之内的人,吃头孢类抗生素都可能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喝酒6天以后,再服药,是安全的。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