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放射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如何处理?
2021-02-08
e药安全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外周血象下降:造血系统对放射线高度敏感,部分患者在放疗中可出现外周血象下降。【原因是放疗时骨髓内各种造血细胞的分裂繁殖受到抑制,向周围血中释放的成熟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射线对生成这三种细胞的前体细胞的放射敏感程度是一样的,而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寿命很短,因此外周血中计数很快下降,而红细胞的生产时间很长,贫血出现较晚。】
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并有一定的危害,如患者自觉全身乏力,易导致严重感染甚至败血症,有出血倾向,导致内脏、颅内出血致死亡。
当白细胞小于 3×109/L,血小板小于 70 ×109/L 时应暂停放疗,升血对症治疗,血象恢复后再开始治疗。不过,当放射野较小,如垂体瘤的放疗或放射野未包括造血系统时,如颈部的放疗、四肢软组织的放疗,如果白细胞在小于 3×109/L,但大于 2×109/L,血小板小于 70×109/L,但大于 50×109/L时,仍可继续放疗,但应严密监测血细胞的变化。放疗期间应每周检查血象一次。
单纯放疗一般不易引起明显的血象下降,下降的多少与照射野大小、部位等因素有关。放疗中应加强饮食营养,促进造血功能,食物宜高维生素、高蛋白。
升高血象的药物,如升白细胞药物鲨肝醇、利血生、维生素 B4。有感染危险者,可应用粒细胞集落因子使白细胞数量迅速回升。还可采用成分输血或输新鲜全血。
白细胞下降明显者注意预防感染,血小板减少者注意有无出血向,防止损伤。对于血象下降严重者,应停止放疗,及时纠正,应抗生素预防感染。
放射治疗,并发症,抗生素,放疗,症状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
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