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开始了数天了,对于新冠病毒的这项准备我们足够了么?

2021
02/08

+
分享
评论
医殇宏哥
A-
A+


作者:宏哥  来源于医殇微信公众号

        近期在国内的疫情起来的过程中,有一些情况值得我们去关注下。最主要的就是核酸检测的假阴性问题。截取相关新闻,发现22日的石家庄8例确诊患者多次核酸检测阴性,24日石家庄有5例确诊患者多次核酸检测阴性。


   22日,石家庄市新增确诊病例11例,其中:

病例1:男,52岁,黄家庄村。21日晚第9次核酸阳性

病例2:男,13岁,牛家庄村。21日晚第9次核酸阳性

病例3:女,11岁,中姚村。21日晚第9次核酸阳性

病例4:男,49岁,南桥寨村。21日晚第9次核酸阳性

病例5:男,47岁,牛家庄村。21日晚第9次核酸阳性

病例6:女,65岁,牛家庄村。21日晚第9次核酸阳性

病例7:男,11岁,病例6的孙子。21日晚第9次核酸阳性

病例11:男,67岁,小果庄村,1月7日病例2的丈夫。1月3日便已转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21日晚第11次核酸检测终呈阳性;

24日,石家庄新增确诊病例7例:

病例1:女,65岁,南桥寨村。11日集中隔离。历经9次核酸,22日呈阳性。

病例2:女,4岁,南桥寨村。11日集中隔离。历经9次核酸,22日呈阳性。

病例3:女,4岁,长安区密接。13日集中隔离。历经8次核酸,23日呈阳性。

病例4:女,64岁,小果庄村。10日集中隔离。历经11次核酸,24日呈阳性。

病例5:男,34岁,小果庄村。8日集中隔离。历经11次核酸,24日呈阳性。

病例6:女,34岁,刘家佐村,5日核酸阳性,6日诊断为无症感染者,24日临床转确诊病例。

病例7:男,28岁,住裕华区,平日自驾车正定机场上班,5日核酸阳性,诊断为无症感染者,24日临床转确诊病例。


从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关于核酸检测假阴性率过高的话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有报道称,以荧光定量RT-PCR作为检测手段的新冠病毒检测的阳性率目前仅有30%—50%,导致奇高的假阴性率。

对于检验不是很懂的宏哥,通过搜索文章与文献等方法就比较高的检测假阴性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一些原因与大家探讨。

一、新冠的发病规律提示在恰当的时间内采集到标本阳性可能性大

袁国勇院士团队在香港玛嘉烈医院和玛丽医院开展了这项队列研究,2020年1月22日-2月12日期间,在两家医院筛选纳入了经实验室检查鼻咽或痰标本确诊为COVID-19的23名住院患者。

从23例患者中一共采集获得173份呼吸道标本。研究人员通过RT-qPCR检测来确定样本中的病毒载量。结果显示,患者呼吸道样本的中位病毒载量为5.2 log10拷贝/mL(四分位距 4.1-7.0),只有3名(13%)患者的唾液样本中未检测出新冠病毒RNA。

研究人员观察到,患者出现症状后的第一周,唾液病毒载量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在患者出现症状8天后开始采集到气道抽取物,其中的病毒载量无明显下降趋势。在21名未死亡患者中,有7人(33%)在出现症状20天后仍能检测到病毒RNA,但这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

▲所有23名患者唾液(蓝线)和气道抽取物(红线)中的病毒载量变化。横坐标D-出现症状后的天数;S/E-唾液/气道抽取物采样人数。

4月《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指出,COVID-19患者出现症状前感染性最强,他们在第一症状出现之前2-3天开始脱落SARS-CoV-2。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0-0869-5

该研究是由香港大学Eric Lau团队所领导,涉及94例中国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50%为男性,中位数年龄为47岁,其中93名患者中61例为轻症。具体来说,研究人员收集了1月21日至2月14日在中国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4名COVID-19患者的咽拭子。从症状发作到发病后23天,共收集了414个咽拭子。

结果显示,研究人员在患者出现症状后不久就检测到高病毒载量,然后在第21天左右逐渐下降至检测极限。不同性别,年龄组和疾病严重程度的病毒载量没有明显差异。

此外,研究人员还对来自公开数据的77个“传播对(传播者和受感染者)”的样本,以评估每位患者症状发作之间经过了多少时间。它假定潜伏期(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中位数为5.2天。研究小组推断,传染性在症状出现之前的2.3天开始,并在出现症状前0.7天达到峰值。

在敏感性分析中,使用相同的估算程序,但假设在症状发生前1-7天的传染性发作不变,则发现在症状发生前0-2天感染性达到峰值,并且症状出现前的传播比例为46%至55%。

该研究还发现,病毒可能在第一次症状出现前2 - 3天开始脱落,在症状出现后,患者体内病毒载量下降速度加快。这与最近的两项研究结果一致。4月1日,德国慕尼黑、柏林和英国剑桥团队在Nature上发表了“Virological assessment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VID-2019”一文。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脱落高峰发生在早期的上呼吸道感染时,这表明病毒携带者在出现轻微症状或几乎无明显症状时,可能最具传染性。

宏哥:从以上两篇文献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病毒脱落并且传播在感染后出现症状前2-3天就开始了,等出现症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咽拭子病毒载量逐渐下降,在有症状后7天内检测的载量还是比较高的,如果症状已经有了20多天了,咽拭子的阴性结论可靠性就差了。

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大力宣传新冠发病规律给百姓及医护工作者,提高对新冠的警惕心理,最好患者能及时就医,医师也能怀疑到这个可能性。只有在合适的时间点,才能采集到含量高的样本,才能及时的诊断并且控制。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新冠病毒,病毒载量,咽拭子,春运,核酸,症状,检测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