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包含DNA和RNA,是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关于核酸知识,还有哪些需要了解呢?
剧烈混匀对核酸是否有影响
许多人总是担心混匀的剧烈程度是否会对核酸,尤其是基因组 DNA 造成破坏,实际上大可不必如此小心。剧烈的混匀操作,是会对部分打断大分子的基因组 DNA, 但该破坏作用不会强烈到 DNA 变成 10kb 以内的小片段。手剧烈晃动混匀后,基因组 DNA 的片段,大部分会大于 20kb,这个大小,除了一些特别的要求外,对 PCR 和酶切,都是完全适用的。如果要求的片段非常大,如构建文库用,则不能使用剧烈的混匀方法,而只能来回温和颠倒混匀。
EP管在核酸抽提中的作用
几乎没有人会认为 EP 管的质量会与核酸抽提的操作有关,与某些现象(如核酸在-20℃ 保存一天后发生了降解)有关系,但事实是, EP 管的质量的确与核酸抽提的质量以及核酸保存时的稳定性有关。
硅化可以提供最高质量的 EP 管,使某些奇怪的现象消失或者大大减轻。最糟糕的 EP 管对液体有较强的吸附力,在倾倒液体时残留多,核酸在管中保存的过程中会发生变性。这样的管子很有市场的,因为便宜;而正因为便宜,其材料总是不令人放心的。只有硅化过的低吸附 EP 管, 才可能按照标准操作获得满意的结果。否则,某些操作步骤必须调整,才可以获得稳定的质量。
酚与氯仿:去除蛋白质的原理
核酸抽提去除蛋白质,先用酚与氯仿抽提,然后再用氯仿抽提。使用两种不同的有机溶剂去除蛋白质比用单一有机溶剂效果更佳。继而用氯仿抽提可除去核酸制品中残量酚。
酚与氯仿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当蛋白水溶液与酚或氯仿混合时,蛋白质分子之间的水分子就被酚或氯仿挤去,使蛋白失去水合状态而变性。经过离心,变性蛋白质的密度比水的密度为大,因而与水相分离,沉淀在水相下面,从而与溶解在水相中的 DNA 分开。而酚与氯仿有机溶剂比重更大,保留在最下层。
弊端:酚的变性作用大,但酚与水相有一定程度的互溶,大约 10%~15%的水溶解在酚相中,因而损失了这部分水相中的 DNA,而氯仿的变性作用不如酚效果好,但氯仿与水不相混溶,不会带走 DNA。
在抽提过程中,混合使用酚与氯仿效果最好,经酚第一次抽提后的水相中有残留的酚,由于酚与氯仿是互溶的,可用氯仿第二次变性蛋白质,此时一起将酚带走。也可以在第二次抽提时,将酚与氯仿混合(1:1)使用。
酚与氯仿抽提DNA,需加异戊醇?
在抽提 DNA 时,为了混合均匀,必须剧烈振荡容器数次,这时在混合液内易产生气泡,气泡会阻止相互间的充分作用。加入异戊醇能降低分子表面张力,所以能减少抽提过程中的泡沫产生。一般采用氯仿与异戊酵为 24:1 之比。也可采用酚、氯仿与异戊醇之比为 25:24:1(不必先配制,可在临用前把一份酚加一份 24:1 的氯仿与异戊醇即成),同时异戊醇有助于分相,使离心后的上层水相,中层变性蛋白相以及下层有机溶剂相维持稳定。
保存或抽提 DNA 过程中,需用 TE 缓冲液
在基因操作实验中,选择缓冲液的主要原则是考虑 DNA 的稳定性及缓冲液成分不产生干扰作用。
磷酸盐缓冲系统(pKa=7.2)和硼酸系统(pKa=9.24)等虽然也都符合细胞内环境的生理范围(pH),可作 DNA 的保存液,但在转化实验时,磷酸根离子的种类及数量将与 Ca2+产生 Ca3(PO4)2 沉淀。
在 DNA 反应时,不同的酶对辅助因子的种类及数量要求不同,有的要求高离子浓度,有的则要求低盐浓度,采用 Tris-HCl(pKa=8.0)的缓冲系统,由于缓冲液是TrisH+/Tris,不存在金属离子的干扰作用,故在提取或保存 DNA 时,大都采用Tris-HCl 系统。
TE缓冲液含有Tris-HCl及EDTA两种物质,呈弱碱性,对DNA的碱基有保护性,DNA在TE缓冲液中的稳定性较好,不易破坏其完整性或产生开环及断裂,所以提取好的DNA最好也放在TE缓冲液中保存。
核酸的保存条件
基本上,核酸在保存中的稳定性,与温度成反比,与浓度成正比。虽然也有部分实验人员发现, -20℃保存的 DNA 比-70℃保存的稳定。
如果温度合适,保存中核酸发生降解或者消失,首要原因是酶残留导致的酶解,第二个原因则是保存核酸溶液的 pH 值不合适导致的水解。还有一个就是 EP 管对核酸的影响(核酸一定会与装它的容器的接触面发生反应,达到某种均衡),EP 管的材质,可能吸附核酸,其次还可以诱导核酸的结构发生某些变化,如变性。在核酸的浓度比较高时,这个现象可能观察不到;当核酸浓度很低时,则比较明显了。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