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2021-02-07   贺世明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我朋友被砖头砸伤,做了头部CT,诊断是:“硬脑膜外血肿”。


 
w

请问什么是硬脑膜?什么叫“硬脑膜外血肿”?

听我给你说.......

 


脑表面有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是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

硬脑膜由两层坚韧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缺乏弹性,在两层之间有薄层网状组织,有血管和神经从其中通过。其外层附于颅骨内表面,称为骨膜层,内层则称脑膜层。在成人,硬脑膜与颅顶骨附着疏松,易于分离,形成一潜在的腔隙(硬膜外腔),在颅底部硬脑膜与颅骨外膜相连续,不易分离。

硬脑膜外血肿以急性型最多见,约占85%,多发生在头部直接损伤部位,是因颅骨骨折(约90% )或颅骨局部暂时变形血管破裂,血液聚积于硬膜外间隙所致(图1-10)。发生率为各种颅脑损伤的1%~3%,占颅内血肿25% ~ 30%,多数单发,少数可在大脑半球的一侧或两侧,或在小脑幕上下同时发生,或与其他类型血肿同时存在。出血来源为硬脑膜中动脉和静脉、板障血管、静脉窦等损伤。因此血肿多位于颞部、额顶部和颞顶部。随着血肿扩大,可使硬脑膜自颅骨内板剥离,又撕破一些小血管,出血越来越多,结果形成更大血肿。

硬脑膜外血肿可同时存在各种类型的脑损伤,血肿又可以出现于不同部位,故其临床表现也各异,以典型的颞部硬脑膜外血肿为例,具有下列特征:

①有轻型急性颅脑损伤病史,颞部可有伤痕,有骨折线跨过脑膜中动脉沟,伤后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②受伤时曾有短暂意识障碍,意识好转后,因颅内出血使颅内压迅速上升,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进行性加重,烦躁不安,频繁呕吐等。生命体征变化,表现为血压升高、脉搏和呼吸减慢,即“两慢一高" 的库欣综合征。此时受伤对侧出现锥体束征、轻偏瘫等局灶症状,同时又逐渐转入昏迷。两次昏迷之间的时间称为“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其短者为2~3小时或更短,大多为6~ 12小时或稍长,24小时或更长者则少见。中间清醒期短,表明血肿形成迅速,反之则缓慢。原发性脑损伤很轻者,伤后无明显意识障碍,到血肿形成后才陷人昏迷。

③随血肿增大及颅内压增高,逐渐出现脑疝症状。一般表现为意识障碍加重,血肿侧瞳孔先缩小,后散大,光反应也随之减弱而消失,血肿对侧明显的锥体束征及偏瘫。继之则对侧瞳孔也散大,生命功能随之衰竭,终因呼吸首先停止而死亡。


人类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称之为中枢神经系统)、颅神经与脊神经(称之为周围神经系统)、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称之为植物神经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它是人体的最高级器官,主宰着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在我们日常诊疗工作中,每天都要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处理各种各样的病症,并回答与其疾病相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的常见问题按疾病的类别进行归纳整理,旨在为广大神经系统患者的寻医问药提供指导和帮助!

——《神经系统病症300问》

硬脑膜外血肿,神经系统,颅内压,急性,颅骨,血管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 腰椎穿刺的作用
    打开APP 贺世明
  • 颅脑损伤后注意事项
    打开APP 贺世明
  •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