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天气渐暖,万物复苏,一切欣欣向荣。春天是真正的养生的季节,养的是生发之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天属少阳,阳气刚刚从冬天的蛰伏状态复苏,力量尚弱,所以要从各方面小心呵护,不能让稚嫩的阳气受伤。“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养生也要本着这个原则,既要保护阳气,不能让成长受抑制;又不能让它生发太过,以免拔苗助长,过度耗损。
这像极了爱情,对她太冷淡了,爱情会萎缩,太热烈了,轰轰烈烈地又可能会造成自伤甚至自毁,春天养生也是这样。
一 跟着《黄帝内经》学春天养生
春天该如何养生在《黄帝内经》中讲得很清楚,《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讲到“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此谓发陈”是全段的总纲,概括总结了春天养生的根本原则。“发”是指生发,由下向上涌动的意思,“陈”则陈旧的,过去留下的东西。“发陈”就是由“陈”中生发,辞旧迎新,从原来旧有事物中焕发新的生机。春天是一年之始,它继承了前一年留下的东西,并且从中生发出新的生机。
前一年留下的东西有精华也会有糟粕,精华是之前冬天养精蓄锐留下的肾精、阴精,这是人体生存的根本,这些“陈”越多,新的一年就会精力更充沛,生命力就会更旺盛,反之就会精力不济,体弱多病,“冬不藏精,春必温病”。糟粕就是身体里的一些陈年旧疾,在春天萌动之时也极易复发,一定要格外小心。所以春天既是新的生命的开始,也是旧有生命的延续,春季的养生决定了一年身体状况的走势,也就格外重要。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天万物复苏,欣欣向荣,这里面“荣”有草木旺盛之意,最贴切的应该是开花的意思。春天是花开的季节,鲜花娇艳多姿,但又很脆弱,风一吹就会凋落,但新的生命也由此而生,有花才能有果实和种子,才能孕育下一代,才能完成生命的延续,才能生生不息,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天地间万物如此,人也是一样,人的气血开始由冬天的收敛伏藏转为开放,像爱情一样绽放,孕育勃勃生机,我们也要像呵护爱情一样呵护自己的阳气。
“夜卧早起” 这里讲的是睡眠,古人晚上没有电灯,没有太多娱乐活动,晚上九点到十一点是人定时刻,就是该安睡了。"夜卧"是春天可以睡得略晚一些,大概晚上十点到十一点之间睡。早起就是早晨五点左右起,这对于普通人来讲可能有点早 ,但睡眠时间已经够了。很多人已经适应晚睡晚起的生活节奏,晚上更能集中精力做事情,一天之计在于晨,其实我们可以尝试着跟着天地的节奏去作息,早晨早起一样安静,甚至可以更加精力充沛。
“广步于庭”,早晨起床后可以在庭院里踱着方步,缓步慢慢走,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这句是讲春天该如何运动才能养护阳气。春季万物发陈,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应该多去户外锻炼,慢跑、散步、登山、太极拳、瑜伽等,不仅能怡情养性,还能使气血通畅,疏散郁滞的阳气,减少疾病的发生。但要避免运动量过大,以致大汗淋漓, “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流汗太多会损耗心血和阳气,而且容易诱发感冒,影响健康。
“被发缓形”,要把头发散开,让身体也不受太多约束,春天要穿宽松的衣服,一定不要穿很紧身的衣服,尤其是塑身内衣,不能影响身体里内在气机的生发,影响整体脏器的运行。春天穿衣要适当保暖,要春捂秋冻,因为初春时节天气,但冬日的寒气并未完全消散,倒春寒时常来袭,如果穿得少了,一旦遭遇寒凉的侵袭,体内的阳气得不到发散,就会产生咽喉干痛、嘴唇干裂、大便干燥、食欲不振等肝阳被郁的现象。
“以使志生”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规划一年生活的时候。春天是生的季节,人的事业规划,情感的各种想法也是此时而生的。一天的春天是早晨,早晨要做一天的计划。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的春天,所以青少年是立志的年龄,如此一生才能不迷失方向。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这条讲的是日常生活或工作方式中该如何养生。春天养生养的是人体的生机,不能杀生,尽量不要有杀伐。中国古代讲天人相应,自然界中春天是孕育生命的季节,动物们在春天多数比较瘦,而且要怀孕产仔,如果这时杀生,往往就打破了动物繁衍的循环,让秋天收获大幅减少,非常不合算。而且人杀生时难免会有悲切怜悯之心,这这种低沉向下的心情会影响阳气的生发。从立春开始,要力戒暴怒,更忌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以明朗的心境迎接明媚的春光,有利于肝脏的保养。同样道理,在春天要多给与,多奖励,不要随意去剥夺别人财务,不要烂施惩罚。其实这也适用于对孩子的教育,孩子年纪小,心理承受能力差,要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多鼓励,多帮助,适当锻炼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不要随意贬低斥责,更不要肆意打骂,否则极易造成孩子自卑、缺乏安全感、自闭甚至走上反社会的道路。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身体五脏中肝主升,春天应肝,所以春天如果不好好养生就会伤肝,出现头痛、头晕、易怒、口干、咽干、眼花、消化不良、大便干燥等一系列问题,因为春天的阳气生发不够,留给夏天阳气不足,就会出现寒凉的问题,夏天养长,能够给身体壮实成长的力量就少,到了秋天的果实也就不会饱满。
从上面《黄帝内经》中各条文的顺序可以看出,古人养生最看重的首先是睡眠,然后是运动、穿着、情志,最后是生活或工作方式。这个排序方式在《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各条文中是一致的,这个排序顺序值得大家重视和思索。
二 关于春天的饮食养生
有意思的是《黄帝内经》中单单没有提到大家最重视的饮食问题,可能是古代物质相对匮乏,食品的保存和储存能力有限,所以一般人只能吃当地当季的蔬菜水果,没有冰鲜和反季节食品可吃,可选的余地比较少,所以就不太强调了。现在这反而成了当下人们求之而难得的可贵生活方式,当下绝大多数人难以克服美味的食物带来的口腹之欲,这也算是文明进步给大家带来的烦恼吧。接下来就讲一下春天饮食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有些人阳气不足需要推动和辅助,有些人则是阳气被郁,出现口干咽燥,大便干燥等肝火旺的表现,需要开散解郁,这就可以多吃一些带嫩芽的蔬菜,这也是春天最方便的应季蔬菜,比如韭菜、豆芽、豌豆苗、蒜苗、洋葱、萝卜、芥菜等,以嫩芽应春天的生发之气,帮助发散体内的阳气,还能清一下肝火,所以很多地方有立春吃由韭菜、豆芽、豌豆苗等做的春饼的习俗。
另外,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所以开春以后应适当多吃甘甜之味,以补益脾胃之气,如红枣、蜂蜜、牛奶、豆浆、山药、红薯、土豆、蘑菇、花生等。但也不能过甜,过于滋腻,免得加重脾胃负担。
在春天需要少吃有乌梅、醋、墨鱼、动物血、肝脏、羊肉、辣椒、胡椒、白酒等。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应该少咸少酸,各种酸味果汁等要少吃。而且要少放醋或不放醋,因为酸味的东西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宣泄升发。
另外要少吃肉,尤其是羊肉、鸡肉,因为滋补了一个冬天的肉,到了春天还接着吃就容易生内热上火。辣椒、胡椒、白酒等性热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火锅烧烤之类的油腻性食物会加重内热的蓄积,也要少吃或不吃。
春天来了,就像一个少年,懵懵懂懂但朝气蓬勃,但也敏感而脆弱;
春天来了,像一个初入社会的青年,锐意进取,潜能无限,但也易受挫败而情绪低沉和失落。
春天来了,就像爱情,温暖甜蜜但需小心呵护,时不时还会有苦恼和烦闷。
春天养生就是给一年的身体打下基础,让我们一起顺天地之气,不徐不急,拥抱温暖的阳光,迎接新的一年。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