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前有哪些预兆?如何预防? 医生:这3点尽早控制很重要

2021
02/07

+
分享
评论
心路星尘医师
A-
A+

摄影:陈占彪

文章作者:纪文洋

最近这一段时间,网络上频繁爆出各种猝死的新闻,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有学生,有明星,也有公司老总。

 

12月9日上海某公司47岁员工健身房猝死

 

20年10月5南京一老人火车站心脏骤停


 

20年10月2广州一学生打球倒地猝死

 

19年3月东单体育馆心跳骤停男子被救

 

20年9月25北京地铁站一男子猝死

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杂乱无章,猝死的发生似乎无迹可寻,一切似乎是从天而降,但是我们能做到的难道只能听天由命?只能呆坐祈祷吗?

空山寂寂,清水悠悠
医学的诞生已有几千年了,可是人体毕竟太过复杂,虽然现代医学已经高度发达,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已是无所不能,似乎只要进了医院就必定能得救,疾病一定能好转,而一旦病情恶化,那必然是医生没有尽力,或者是庸医杀人。

但事实上,“神医”永远只会在传说中或电视剧中出现,现实生活中医生能做到的其实很有限。

因为我们对疾病的了解还远远不足,很多疾病的发病机理还停留在猜想,而患者本身的顾虑和依从性同样影响着治疗的疗效。

心路星尘医师:

对于猝死这个直接威胁我们的恶魔,医生也一直在试图寻找原因,查找规律,希望能通过不断的分析和研究,使我们可以离真相越来越近。

这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所幸还是有人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2020年2月,在《中国急救医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通过尸检分析5000多例猝死患者的研究:《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让我们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其实关于猝死的研究一直都有,而这个研究再次证实了我国心源性猝死是首要原因:

1、心源性猝死,占57.76%。

2、肺源性猝死,占21.63%。

3、脑源性猝死,占9.21%。

这些猝死的患者当中,大多数都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而其实这些慢性疾病,就是我们国家现在高度重视的,而且完全可以通过规范的治疗来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这几种疾病分别是:

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最多占37.95%。

2、既往有心脏病的有30.02%。

3、而有糖尿病病史的占23.79%。

4、其他的包括发育不良、高血脂、肿瘤、感染、甲亢等。

大家看了是不是觉得很熟悉?这其实就是我们平时不停的在念叨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几大危险因素

我国现在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9亿,其中高血压患者2.7亿,糖尿病患者也有1亿多。

由于我们目前生活习惯的改变,这些年我们国家高血脂的病人也迅速增加,这也同样带来了很多身体健康上的风险。

那么猝死之前最常见的症状是什么呢?
 

心路星尘医师:


 

 

研究显示,有20.1%的患者是突然发作,而在休息睡眠中出现的占16.71%,出现呕吐症状的有7.49%、还有一些在发病前会出现下面这些预兆:呼吸困难、胸闷出汗、头晕、胸痛、腹痛、抽搐、头痛、心悸、咳嗽、意识障碍等。


                                   摄影:陈占彪

现在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心浮躁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心平气和成为一种奢求,已经很难回到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也少有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

从研究结果分析,30岁~63岁的中年人,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




 

这是人生当中最黄金最灿烂的时刻,同时也是生活和工作压力最大的时候。

往往所有的辉煌、所有的上进、所有的重担、所有的享受和诱惑都集中在这一段时间。

上有老下有小,病不起死不起,但却是最脆弱的时候。



 

                                          摄影:陈占彪

看看猝死最常见的诱因,我想很多人都会瑟瑟发抖(其实我也抖):

在2019急诊PCI学术周会议中,专家特别指出了心源性猝死的十大高危职业,它们分别是:

广告业者、医务人员、网店店主、IT工程师、媒体人、警察、一线工人、学生、演员、运动员等。

看看,这些都是属于压力大,比较劳累,而且常常会熬夜的职业。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又已经夜深人静了,我边写边觉得心里一阵一阵的发毛。

因为医务人员在心源性猝死的高危行业中,排名第二,想想我们工作的时候经常需要精神紧张的参与各种抢救,常常还是半夜被叫起来熬夜抢救病人,也经常看到生离死别,又担负着病人生命所托的压力。

突然间觉得我应该去睡觉了......

参考文献:赵智梅,陈晓松,杨仪君,杜鹏举,周攀豪. 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2): 158-163.

心路星尘:今日头条签约作者,青云计划月度优质账号,心内科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委员会成员,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工作压力,糖尿病,高血脂,预兆,尸解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