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思宇医械观察
作者:刘延臻
正文字数:2022字(这是下篇)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建议先收藏再看~)
前文中提到,2020行业大事件盘点及骨科手术机器人细分领域,接下来将从骨科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市场规模
骨科机器人是手术机器人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一个分支领域,据Medgadget公布的数据称,2020年骨科手术机器人约为3亿美元,到2027年,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到35亿美元。
骨科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创伤骨科、脊柱外科和关节外科。就应用场景而言,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领域手术机器人发展较为成熟,然而骨折复位机器人的研发难度较大、研发进展相对缓慢,全球范围内还没有进入临床应用的产品。目前骨科机器人主要应用于脊柱外科和关节外科领域,从这两者的市场规模来看,行业呈高速增长态势。
脊柱外科领域
2019年脊柱市场销售规模约为88亿元,较2018年增长15.79%,脊柱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图:我国脊柱外科市场规模情况(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关节外科领域
2019年关节市场销售规模约为87亿元,较2018年增长19.18%
(图:我国关节外科市场规模情况(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根据 Persistence Market Research 的统计,2018年全球骨科机器人公司的营收大约为 10.37 亿美元,2018年全球骨科机器人新增装机数约为 700~1000台。而2018年我国骨科机器人新增装机量约为26台,仅占全球总量不到4%。2019年,全球骨科机器人新增装机数量约为990台,全球骨科机器人公司实现总营收11亿元左右。我国在2019年骨科手术机器人新增装机量约为110台,其中天智航占比约为76%,总体只占据全球的11.1%左右。
(图:骨科机器人新增装机量
(数据来源:Persistence Market Research)
由于骨科机器人单价高且未纳入医保覆盖范围,引入医院主要以三甲医院和少量私立医院为主,以天智航的天玑骨科导航机器人装机数据为例,在其覆盖的74家医疗机构中有52家为三甲医院,占比超过70%。我国骨科机器人的发展仍处于市场导入阶段,医生接受度和市场渗透率有很大提高空间。
(图:国内骨科机器人下游分布占比)
(数据来源:天智航招股书)
未来发展趋势
对于骨科手术机器人未来的畅想有很多。医用机器人将会变得更微创、更智能、更精细。5G通讯、3D打印、智能材料、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将不断整合进医疗机器人的技术体系中,促进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智能化、个性化医疗技术成为发展趋势。
(图:5G+智慧医疗)
(图片来源:百度)
从产品与技术层面,辅助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技术会逐步精进,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会变得越来越好。
2020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远程医学中心,借助5G技术,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成功为百公里外的一名患者实施了远程操控脊柱微创手术。5G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延迟的特点,配合骨科手术机器人实现了远程规划、远程操作。
(图:5G通信应用远程操作脊柱微创手术)
(图片来源: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公众号)
2021年1月,智塑健康首款 3D 打印颈椎融合器获得美国食品药监局(FDA)的 510(k) 上市许可,成为中国首家3D打印骨科植入物产品获得FDA认证的科技公司。
(图:3D打印人工椎体)
(图片来源:质塑健康官网)
从整个行业层面,目前医疗机器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度过了蹒跚学步的婴儿期,步入生机勃勃的少年期。产业雏形已现,但也存在很多变数。未来需要上下游相关产业链与配套环境的不断成熟和细分,才能形成一个生气盎然的医疗机器人创新产业生态。
结语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手术机器人才真正在医疗器械的市场中有了一席之地,但是相对于巨大的骨科市场,机器人目前所占的份额不到1.5%,有着非常巨大的上升空间。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未来手术机器人系统、医学影像学及假体制造技术等多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及结合,手术机器人系统必将成为微创骨科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在骨科机器人方面的研究活跃,在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研发方面持续提升。在与终端用户的沟通中不断优化产品,打造适应中国医生工作习惯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
除了产品本身之外,也要着力打造以机器人为核心的完整手术解决方案。机器人在对医疗器械领域的推动不仅仅局限于该器械本身带来的价值,更是一次对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改革与整合,推动行业从零散的单点发展调整为一个基于科室或术式的整体式发展。这对医疗器械领域内的所有公司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编辑|戚万琪
排版|Mia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