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它,20多岁的女孩患上宫颈癌

2021
02/07

+
分享
评论
付虹大夫
A-
A+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门诊上,我遇到两个20多岁的女孩。

20岁的小张是个在校大学生,未婚未育,因为两次跟男朋友同房后出血前来就诊,进行HPV检查发现HPV16阳性,一周后阴道镜检查加活检病理提示宫颈鳞状细胞癌。

28岁的小王,已婚已育,自觉阴道流液,呈米汤样,既往没有做过妇科方面的检查,就诊我院。妇科检查看到宫颈有菜花状肿块易触血,做阴道B超提示宫颈有3.5cm肿块,形状不规则,高度怀疑宫颈病变,进行HPV检查发现HPV18阳性,TCT提示宫颈腺癌。

不知从何时起,这个高发于绝经前后女性群体的疾病开始将魔爪悄悄伸向年轻甚至未生育女孩。她们的人生尚未展开,骤然遇此噩耗,大多感到天崩地裂,人生从此掉进深渊。今天是世界癌症日,我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01

她们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

这句话我也常常问自己。三十岁左右的宫颈癌患者从罕见变成了常见。这一惊人变化的背后,究竟可能是什么原因?

绝大多数宫颈癌是可以通过每年的宫颈筛查(包括TCT/LCT细胞学检查和HPV病毒检查)发现细胞病变的蛛丝马迹,从而及早治疗,避免发展到宫颈癌这一质变。

 


越发达的国家,宫颈癌筛查越普遍,宫颈癌的发生率也随之越低。换言之,宫颈癌的发生率反映出一个国家国民的医疗保健知识和医生的普及筛查意识,最根本的是国家的经济状况。所以,世界贫困的国家和地区是宫颈癌高发的地区。

02

那为何一些年轻女性每年都有筛查却仍然没有躲过宫颈癌的袭击呢?

这就要谈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了:HPV病毒致病能力的异质性。

我院常用的HPV病毒检测内容一般分为三类:16、18、其他12型。为何要把16和18单独列为一型呢?因为它们很特殊!

 


16型是很惊人的一型,因为16的特点就是致病性强,速度快,让人猝不及防。我的数个患者每年都有体检,但1年内就癌变了,所以,尽管目前按照几个权威的国际指南建议,HPV复查的时间最短1年,有的甚至建议2-3年,但我个人建议有HPV16型病毒感染的患者每半年复查1次。

18型的致病特点是发病隐匿,往往藏在宫颈管中,细胞学筛查和阴道镜都有可能漏掉。但18型致病就没有16那么凶猛了。其他12型致病一般会有段过程,每年定期检查,绝大多数足以及时发现癌前病变。

03

有很多人问我,是否需要打HPV疫苗,我的回答是:“当然要打!”

但是,如果你纠结于国内大于26岁只能打4价、2价疫苗,要不要去香港打9价疫苗,则大可不必。因为我们最看重的是16和18型,4价或者2价足够了,如果要费很大力气、等很多时间才能获得打9价的机会,那么我个人认为不如及早打4价、2价。

   

最后,关于病毒哪里来的,我只能说肯定是传染来的,不是人类自身进化的结果。但是,HPV感染并不是性病。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HPV16,宫颈癌,筛查,妇科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