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聊的话题,比较宏观,也比较专业,但却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这种思考,是一种习惯。
就如同达叔每次遇见一个人,都会想,我因为什么事儿遇见了他?会相处多久?最后,又会因为什么而相互分离?
这种分离,或惨烈,或平静,或悄无声息。
这就是一段关系的生命周期,绝大部分事情,都是有生命周期的。
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热恋,从热恋到分歧,从分歧到分离,回到陌生。
还包括历次改革,历次宏观调控。剥开现象看本质,都存在一轮周期。
于是,达叔今天想探讨的话题是,本轮医改集采,轰轰烈烈的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什么时候会结束?
到目前为止,整个中文互联网,还没有人思考这个话题。
这两天,药品第四轮集采,又是一片哀鸿,各种分析,层出不穷,就事情分析事情,太浅薄了。
一堆数据,各种表格、图形,柱状的,圆形的,看着漂亮,仔细去瞧,都在复盘细枝末节,没有抓到本质。
每一轮改革,都是被倒逼的。
从改革开放开始,一直到今天,达叔研究宏观经济,所有历史进程,历次改革,几乎全部是不改不行了,被倒逼的。
1978年,搞农村承包,因为穷。
1980年,开放搞个体户,因为有大量待业青年。
1984年,大量劳动力富余,允许搞集体所有制,乡镇经济,小工厂,也就是大江大河里,雷东宝他们干的事。
1990-1992年,开始允许搞房地产,开启内循环。
1998-1999年,放开出口,允许民间资本搞进出口贸易,随后加入WTO,沿海省份,从这个时候,才正式一飞冲天。
2008-2010年,开始搞创业板。
2013年之后,开始放开部分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之类的,都是这时候崛起的。
近几年的事儿,达叔就不罗列了,各位都知道。
但是,如果你认真总结,所有改革的共性,有最基本的几条主线:
1、每一轮改革,都是放开垄断,允许外资和民营资本同时进入。
2、每一轮厮杀下来,都是民营资本获胜。
3、每一轮改革,中间都伴随着批评、非议,短期的政策,有进进退退,但是没有一个行业,放开之后,又被重新收回去的。
任你如何争议,都有坚定的改革战略定力。
直到争议消失,所有人默认既有规则,找到新突破,找到新平衡。
最后,结构实现变换,规模实现倍增,先用战略定力,压制了所有反对者,再用增量利益,赎买了所有反对者。
所有的改革,路径都是一致的。
为解决经济挑战而起,到实现结构新平衡而终,不再折腾,继续保持,直到下一次危机来临。
所有改革,都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更不能为了动而动,每一次动,都是伤筋动骨,成本巨大。
既然要改,要干,就必须要有成果,能算过来账,才能干。
算账算的是什么?
钱。
集采,什么时候会停止?
达叔这几年,工作和看书,摸索出来的规律。
当两个部门合并,两个公司合并,看似强强联合,能一起干大事。
但融洽的日子,不会太久,就会掀起相互厮杀,要么破裂,要么厮杀到再次找到平衡。
所以,遇到事情,要看的长远一点,当所有人看到欢聚、合并的时候,你要看到厮杀。
当所有人生活在集采的之下,惶惶不可终日时,你要掐指算一下,什么时候会停止。
你能算出平衡点,你就能算出什么时候会停止。
砍价很累的,不会一直砍下去。
达叔虽然是做业务的,经常替砍价的老师头疼,干的全是得罪人的事儿。
既然那么得罪人,还要硬着头皮干,肯定是不干不行了。
所有的经济问题,本质上,都是结构问题。
前面20年,各位医疗人,服务的对象是1949年以前出生的人口。
这批人,穷,在农村多,在城市少,没医保的多,有医保的少,整体数量上,也很少,平均寿命也不长。
即使如此,所有做药的、做耗材的、做器械、设备的,全都发财了。
在过去20年,但凡玩医疗行业,全部都是中产阶级以上,没有一个不发财的。
我们这一批新生代医疗人,要服务的患者是谁?
是1950-1970这批家伙,到现在为止,他们50-70岁了。
这批人,有钱了,进城镇了,有医保了,数量还是上一个时代的2倍以上,关键是,他们都想活着。
然后,1990年以后出生的这批年轻人,越来越少,花钱的人多了,交钱的人少了。
模型搭建完毕,接下来,开始算账。
把钱算清楚,就大概知道,这个行业,什么时候会恢复平静,不再折腾。
算账。
先算支出项:
2019年,医保支出突破2万亿,占GDP比重2%左右,但增速是20%以上,远高于GDP的增速6%。
2019年,医保收入2.3万亿,貌似还有一点盈余,但是增速在快速下降。
老龄人口,两倍以上的医保支出时代,即将到来,医保支出很快进入4万亿时代。
你现在每年结余3000亿,如果不及时改革,会被迅速击穿。
防止被击穿,如何解决?
2019年,全国31个省,药品医保采购目录,2709个,包括西药1370个,中药1339个,还有中药饮片,892个。
以上医保支付的药品,总共一年支付了多少钱?
9913亿,也就是近一万亿元。
西药8115亿元,中药1798亿元。
(从支付比例来看,和股市表现来看,中药到底好不好,一目了然。)
看着西药的数量和中药打个平手,都是1300多个,医保花费占比,相差极大。
西药占80%,给你,你砍谁?
所以,大规模的西药,尤其是仿制药,被第一个砍掉,最狠的直接降价95%以上。
但是,即使你把药品价格砍掉,最多砍出5000亿左右。
耗材市场规模,比药小一些,是5千亿规模,能砍的高值耗材,市场规模一千亿,砍的再凶,最多也就是挤出几百亿。
剩下的很多完全就没法砍。
也就是说,药品砍下来5000亿,加上耗材最多搞出1000亿,加起来6000亿。
能有效覆盖从2.3万亿,飙升到4-5万亿的基本医保支出么?
完全不能。
所以,计算的结果就是,所有符合以下条件的产品,命运是一样的,全部被砍到惨死,全都跑不了,只是早一年,还是晚一年而已。
1、医保费用支出占比高的;
2、临床需求大的;
3、产品成熟的;
4、市场竞争充分的;
5、进口替代程度高的。
至此,回答了开头提出的问题,集采什么时候会结束?
把符合以上5点的产品,全部砍完,才会结束。
但还是无法应对老龄化洪峰。
请问,怎么办?
2019年,商业健康险的规模是7066亿,在过去5年,市场复合增长是30%以上。
2020年,最新的数据很快就会出来,大概率迈上万亿台阶。
靠基本的医疗保险,已经没戏了,支付手段,必将变革,否则,大家一起完蛋。
商业险的支付场景是怎样?
走公立医院么?
肯定不仅仅是公立医院,大部分应用场景,就是国家一直推动的社会办医。
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必将建立。
也就是达叔之前说的,价格双轨制,公立医院走保障,民营医院走服务,新王当立。
以上,还只是计算了医保体系内的支付规模。
有投资公司测算过,中国每年的医疗支出是6万亿,占中国GDP是6%,而且每年增速20%以上,还是远超6%的GDP增速。
基本医保只覆盖了其中的三分之一。
中国太辽阔,市场太大,健康产业,很复杂,我们不能只被眼前的这点世界迷惑住。
人生80%的医疗支出,会发生在人生的最后两年。
目前的医改,看似不合理,但现在不改,未来会更糟糕。
这就是达叔给你推理的事情,也是未来20年,真正要发生的事情。
这是人口结构决定的,钱肯定会去那里,我们赌对钱流动的方向,就够了。
顺周期、顺结构、顺流动性。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