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前3天,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继续向好,所有省份单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均在10例以下。同时,国内仍有新增中高风险地区,防控工作不可有丝毫松懈,尤其重视医疗服务能力较弱的农村地区。”2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谈到。

近期,由于管理不到位,诊疗行为不规范,几家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事件被通告批评。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说,在疫情防控当中,医疗机构一方面承担着“四早”任务,通过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可以有效发挥疫情防控作用,也能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另一方面医疗机构承担着日常医疗服务的重要任务,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又是刚性需求。这一点,在2020年1月22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印发《关于保障群众基本就医需求并做好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就曾强调,医疗机构在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必须做好感染防控工作,无论日常医疗管理还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院感防控都是重中之重。在此次发布会上,郭燕红再次强调,医疗机构的院感防控工作一方面和医患双方的健康安全相关,另一方面又关系到集聚性疫情的发生,位置非常特殊,不能成为感染的暴燃点。郭燕红称,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医疗机构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日常就制定了加强医院感染的很多制度规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当中,对于医疗秩序的组织管理、流程规范、重点人员管理和防护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规范。对于农村地区如何扩大核酸检测的服务,郭燕红说,虽然在农村地区医疗服务能力还存在短板和弱项,但我们一定要按照“乡采样、县检测”的要求在乡镇卫生院提供检测服务。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核酸检测实验室,或配备移动核酸检测车辆,开展下乡巡回检测,为回乡老百姓提供便捷服务。针对“医疗机构零感染”的目标,“零容忍”的原则,在
1月17日,由《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健康县域传媒共同主办,以
“零容忍!院感防控迎‘大考’”
为主题的第31期 “县域健康大咖播”上,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及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负责人分别从相关维度进行了分享。
作为身处抗疫一线的定点救治医院,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总结出了一整套精准化的院内感染管理体系。编撰出《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冠肺炎院内防控指引》,内容包含特定场所消毒方案、不同风险区域防护措施、特定人群个人防护要求、防护用品穿脱流程、医疗废物回收人员工作指引等内容,并针对新冠疫情相关文件加强培训考试和演练。
疫情期间,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感染楼内增设专门的挂号收费、检验、放射、药房等科室,就像一个小型医院,确保“病人不动,医生动”,减少发热病人院内流动,降低潜在风险,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同样的,核酸检测采取分类采样措施,将病人分为普通发热病人、重点人群、普通病人和自愿核酸检测人员三类,分别引导到不同区域进行采样,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
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依托良好的信息化建设基础,2018年,尝试进行智慧院感管理,第一步就从医疗废物管理开始。医院利用APP和PDA设备,使医疗废物处置从科室分类打包、扫描称重、交接、转运,最后运送到第三方医疗废物处置公司,形成一个闭环。
对于医疗服务和感染防控之间关系,《关于保障群众基本就医需求并做好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不得因为感染防控采取一关了之、一封了之、一停了之等“一刀切”手段,影响群众获得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做好感染防控,是医疗机构日常诊疗的两个方面,二者并不矛盾,应共同做好、协同推进。春节将近,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在医疗服务的供给方面郭燕红提出三点要求:第一,要求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做好节日期间医疗服务的组织和管理,要统筹好医疗资源,保障春节期间人民群众日常的医疗服务需求以及疫情防控的要求。第二,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和急诊要24小时值守,同时要安排高年资的医务人员进行值班,要求各医疗机构的院领导进行在岗带班,一旦发现急诊、发热门诊、住院患者有紧急情况能够及时调动医疗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第三,要求对一些重点的科室要加强力量。比如急诊、门诊、发热门诊,特别是在节日期间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相关的科室,像神内、心内,包括儿科、呼吸科、感染科这些重点科室也要配足配齐医疗力量,满足人民群众在节日期间的医疗服务需求。此外,针对一些特殊的患者,比如血液透析患者、肿瘤需要连续化疗的患者,孕产妇等特殊患者和人群的医疗服务需求,联防联控机制对相关科室门、急诊医疗力量的匹配都做了全方位的安排,保障老百姓过一个健康、祥和的春节。